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amino-terminalkinase,JNK)基因表达与神经功能修复状态的关联。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随机选取,假手术对照组18只,实验组32只。损伤后1、12、24、72h行PCR检测,比较大鼠脊髓组织中JNK(JNK1、JNK2、JNK3)表达水平变化;损伤后12、72h选取L4/5节段脊髓行HE染色、,比较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变化状态(NSSh结果PCR结果显示,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JNK1、JNK2、JNK3的表达,在损伤后1、12、24、72h除JNK3在相应时点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水平下降外,其他两项表达与假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L4/5脊髓HE染色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后12h损伤的脊髓皮质周边EHE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多。随着时间推移,染色阳性细胞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损伤后12h的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少于72纪损伤组NSS评分则明显更高,但脊髓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点比较,NSS评分渐减。结论脊髓损伤后出现JNK3表达下调的情况,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联。

  • 标签: C-JUN氨基末端激酶 急性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动物实验
  • 简介:为了解人股骨头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使用日本产AG-10TA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了软骨拉伸蠕变实验。基於蠕变曲线及归一化蠕变曲线基础,建立了蠕变函数及归一化蠕变函数,蠕变函数值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1%,能较好的吻合。

  • 标签: 关节软骨 蠕变 归一化蠕变函数
  • 简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脊髓的机械性压迫外-即所谓静力性压迫,还有诸如颈椎节段不稳和动态椎管形态及容积改变-即静力性压迫因素.另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作为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前置性因素,亦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随着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尤其自MRI问世以后,CSM的发病率和发现率明显增加.目前,尚无能解除脊髓压迫的特效药物.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如选择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年为限,无效或持续恶化者应及时手术.手术方法以颈前路为主,颈后路手术不能直接去除脊髓前方致压物,只能起到间接减压作用,仅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受累(大于3个节段)、广泛性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或脊椎黄韧带骨化(OLF)者[1].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治疗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水凝胶是含水量高和体表面积大的化学性惰性合成高分子,当植入到脊髓组织中,为细胞和轴突提供力学支持。本研究对修复脊髓损伤水凝胶制备、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交联的水凝胶由2-甲基丙烯酸羟(HEMA).2乙基三甲基氯化物(methacryloyloxy,MOETACL)共聚物合成。利用氯化钠(NaCl)微粒制备水凝胶的孔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结构。结果计算水凝胶在单位体积上的孔隙数,孔的平均直径和平均体积。以HEMA.MOETACL为基础的水凝胶在其组成上具有显著特征。结论均质多孔的水凝胶,其在修复脊髓损伤的生物特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 标签: 水凝胶 脊髓损伤 生物材料
  • 简介:由于脊髓原始损伤后发生的生物学级联反应继续损伤健康的神经细胞会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因此及时减轻级联反应可能会减小脊髓进一步损伤。但是,药物达到有效治疗的运输效率非常受限制。运用结合纳米微粒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副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应用的主要探索领域。基于纳米微粒的材料属性,它可以通过运输药物到特定的组织治疗脊髓损伤。将纳米技术融入神经损伤和神经疾病的治疗将会带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视野。

  • 标签: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能否诱导大鼠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0)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SO组仅行置管,IR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行再灌注,TP组在脊髓缺血20分钟后再灌注,即刻经左颈总动脉一次性注射他克莫司0.5mg/kg。再灌注后7、14天采用Tarlov评分法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SO组大鼠各时间点后肢Tarlov评分均为5分,形态学检测显示脊髓组织结构正常;IR组大鼠Tarlov评分明显降低,脊髓组织呈现出坏死、水肿、空腔形成等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TP组大鼠Tarlov评分结果显著优于IR组,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较IR组为轻。结论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初步证实他克莫司后处理能诱导缺血脊髓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他克莫司后处理
  • 简介: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脉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内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 标签: 脊髓动静脉畸形 治疗 血管构筑学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CA患者20例为CA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0岁。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85岁。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所有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段到基底段纵向峰值应变逐渐减低。CA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A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减低,2D-STI能够从长轴纵向应变的角度更敏感、准确评估CA患者收缩功能的变化,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心肌疾病 淀粉样变性 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二维应变
  • 简介: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早期诊断 糖尿病神经病变 诱发电位
  • 简介: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实验组大鼠,解剖取大鼠股骨.对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实验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应力松弛 蠕变 测试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后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组织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他克莫司后处理(TP)组。采用经股动脉置管球囊扩张制备脊髓缺血模型,缺血20分钟后抽出球囊中液体行再灌注。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切取相应脊髓节段,采用邻联二茴香胺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再灌注24小时应用干湿差重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同时制备组织切片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结果SO组大鼠脊髓组织MPO活性在7.20~8.03U/mg之间,与之相比IR组大鼠再灌注各时间点MPO活性升高明显(P<0.01),TP组大鼠再灌注15分钟、1、6、24小时时MPO活性均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1.17±1.49)%,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大鼠高达(69.34±0.91)%,而TP组脊髓组织水含量为(65.09±0.61)%,显著低于IR组(P<0.01)。SO组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为(5.44±1.31)%,再灌注24小时时IR组和TP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2.76±6.67)%和(20.40±5.43)%,TP组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他克莫司后处理能抑制缺血脊髓再灌注后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组织炎性水肿,减轻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他克莫司后处理 脊髓缺血 过氧化物酶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且符合要求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0例患者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20例患者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C3-6单开门椎管扩大,对C7椎板造穹窿减压,保留了C7棘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于术后1、3、6、12个月,由独立的评估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对手术整体疗效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方面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随访JOA评分情况可见,和术前相比,常规组和改良组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1、3、6、12个月手术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的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后的术式一样有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又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 标签: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218例,其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5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病时间妊娠3个月以内发病者8例,妊娠4—7个月发病者35例。妊娠7个月以后发病者9例,以中期妊娠发病率最高。1.2临床表现及体征以往有慢性阑尾炎病史者11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3例,伴恶

  • 标签: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中期妊娠 慢性阑尾炎 妊娠中期 右下腹疼痛 发病时间
  • 简介:为研究急性少量饮酒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对22名志愿者采集轻度饮酒前以及饮酒后两小时的脑电信号,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提取P300电位,以P300峰值与潜伏期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志愿者饮酒后0.5h到1.5h内,P300峰值显著提高,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300潜伏期各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结合实验结果与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得出结论,急性少量饮酒在短时间会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强认知能力。

  • 标签: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潜伏期 急性少量饮酒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9.69岁。另选择非糖尿病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55岁。做实验室检查,行颈部血管超声和头部MRI,分析两组患者影像特点。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高血脂史比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P〈0.05)。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组(63.75%vs47.50%;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部分位于颈总动脉窦部,斑块呈强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两组头部MRI病灶均以单发病灶为主,病灶空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不稳定斑块增多,血脂检测及颈动脉颅外段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预防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老年人 影像特点
  • 简介:我们对1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肌梗塞前的高频心电图(HFECG)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心肌梗塞发生前1周内的HFECG较心肌梗塞发生前1月以上的HFECG高频切迹明显增多,提示HFECG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HFECG
  • 简介: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占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比例较高,成人Ph+ALL对传统化学治疗方案效果不好,近年来,伊马替尼作为一线药物联合化学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得到应用,提高了该病完全缓解率及预后。但由于ABL基因的突变,伊马替尼耐药等问题成为治疗中的又一挑战。几种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较伊马替尼更有潜力的抗肿瘤活性药物。

  • 标签: PH染色体 成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
  • 简介:研究了视体单模靶刺激(V,S)与视体双模联合靶刺激(SV)条件下大脑认知作用的差异及双模增进作用的神经机制。采用64道脑电(EEG)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了14个被试在视觉、体感觉和视体联合靶刺激条件下的脑诱发电位和行为学数据,检测了单模与双模间行为学(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和ERPs(P2,P3)数据的差异,并分析了行为学与ERP数据间的相关性。通过比较视体联合靶刺激和视体单独靶刺激的行为学和ERP结果,提出视体联合刺激双模增进作用可能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行为学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 体感觉 视体联合
  •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平均年龄28岁。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后,2例患者肝功能完全恢复,1例死亡。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