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设计了一个液面高度稳定装置。用以减少液体添加过程中,液面高度变化导致夹管阀两端的压力差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借助于弹簧抗力补偿液面高度变化,使得液面高度维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由此,使得夹管阀入口侧压力恒定,从而稳定夹管阀两端的压力差,保证了液体添加量的准确。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液面高度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的影响,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液面高度 弹簧抗力 夹管阀 液体添加 准确度
  • 简介: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颈部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长期困扰人们的疾病。由于大多数颈部疾病均会引起颈椎活动的改变,颈椎活动逐渐被用于筛选颈部患病的患者、诊断疾病、判断颈椎功能丧失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鉴别颈部疾病以及预后评估等等。目前颈椎活动测量的研究包括颈椎活动正常值的测量、颈椎活动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和验证、颈椎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颈椎活动在临床和研究中的应用等等。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耦合运动,给颈椎活动的测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将目前检索到的颈椎活动测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活动度 测量 综述
  • 简介:本文以常用的心电图时域值的变异系数作对照,分析了14只正常小鼠(昆明种)高频心电图Ⅱ导联QRS波群的几个高频频段相对能量功率谱的稳定性。结果如T:14只正常小鼠的各项心电指标中R-R间期、P-R间期、QRS波宽、Q-T间期等时域值的变异系数无论在不同个体间或同一个体不同时间都小于17%;而功率谱中各高频频段的相对能量的变异系数都大于25%,最高者可达75%。这些结果提示:功率谱中各高频频段的相对能量的稳定性较差,从而能否用作判断心脏电生理机能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正常小鼠 HFECG 功率谱 变异系数
  • 简介:目的总结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4年5月共采集我院急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3例,共124例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分别予以手法复位固定,其中实验组采用采用U型石膏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掌侧或背侧石膏托固定,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基于PRWE评分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腕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U型石膏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外固定 桡骨远端稳定骨折 老年
  • 简介:比较正常颈椎标本和切除颈椎C5-6小关节标本的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扭转等生物力学指标。确定小关节切除是否对颈椎稳定性造成影响。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对正常和切除小关节的标本进行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实验,在扭转试验机上进行扭转实验。以2mm/min的实验速度分别对标本施加载荷,测量位移数据。以50mm/min的实验速度对标本施加扭矩,测得标本的扭转角。得出正常对照组和小关C5-6节切除标本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小关节切除25%对各项运动范围无显著变化,小关节切除50%、75%、100%对各项运动范围显著增大。双侧小关节全切除后运动范围显著增大,较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小关节切除50%以上,尤其双侧小关节切除,打乱了颈椎的平衡关系,对颈椎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正常 小关节切除 颈椎 稳定性影响
  • 简介:本文分析了13例正常青年大学生的高频心电图QRS波群高频频段功率谱(>80Hz)在不同个体之间以及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变异程度,并与临床上常用的生理指标和心电图时域值指标(包括体温、动脉血压、心率、P、R间期QRS波宽、Q-T间期)的变异程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频频段功率谱的测量值在人群中因人体和时间的不同变化很大,其变异系致是常用生理指标变异系数的10-100倍。由此,对高频心电图高频频段功率谱的稳定性提出了疑认为能否作为一项判断指标厘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常用生理指标 变异系数 功率谱
  • 简介:本文将EEG简化为符号序列并用复杂算法对其进行分析。为获得更好结果,对EEG的简化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提出计算脑电信号的高阶复杂;为利用脑电信号中的空间信息,又提出计算脑电信号的空间相关复杂。计算了多例正常人和癫痫病人的各阶复杂及空间相关复杂,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 标签: 脑电信号 复杂度 符号序列 癫痫
  • 简介:2014年5月9-11日,第七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在京召开。本届年会首次开展了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的评选工作,开幕式上,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第七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CAOS2014)大会主席王岩教授公布了2014年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评选结果,这十位中国骨科领域的青年才俊是:上海长征医院陈华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泽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国强、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李长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

  • 标签: 骨科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 同济医学院 李长青 朱泽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不同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匹配)对于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显性失血以及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II内固定的70位患者,统计其年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术前及术后的红细胞比积,术中显性失血量,根据CROSS方程计算出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根据术后X线片,分别测量正侧位的髓内钉漏斗起始部,漏斗终止部以及股骨干峡部三个平面的髓腔与髓内钉直径的比值,每个平面正侧位片比值的均值记为K对每个平面,按R值大小分为高匹配组(R小于中位数)和低匹配组(R大于等于中位数),两组间分别比较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将隐性失血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骨折类型,R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三个平面中,高匹配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较低匹配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性失血均无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有自变量中仅髓内钉漏斗起始部和漏斗终止部平面的R值与隐性失血量呈相关性(P<0.05)。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漏斗部的匹配越高,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越少。

  • 标签: 髓内钉 隐性失血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手术期 匹配度
  • 简介:目的探讨PFNA与DHS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优缺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FNA组(n=48例)和DHS组(n=36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其临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5±6.5)个月;参照Harris评分,PFNA组手术优良率(91.12±2.36)%,DHS组为(88.42±3.06)%。PFNA组在手术参数手术时间、伤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为三项参数的比较中明显优于DHS加防旋转钉组;PNFA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离床下地时间等术后检测指标均优于DHS组。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用时短、创伤比较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建议采用PFNA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防旋转钉 老年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 简介:据《科学》周刊报道,美国两个研究小组研制出了“三明治透镜”,可以将显微镜的清晰提高到70nm。它克服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遗传分子、病毒或蛋白质这一局限。

  • 标签: 光学显微镜 三明治 清晰度 透镜 研制 蛋白质
  • 简介:目的回顾性探讨分析解剖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的股骨上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共27例股骨上段骨折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术前X片及CT三维成像评估骨折类型,其中粗隆间骨折16例(AO31A1型3例,A2型7例,A3型6例),粗隆下骨折11例(Seinsheimer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4例,Ⅴ型3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及输血量。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借助X线结合临床进行疗效、并发症的评估。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6.5)月(10-24月)。术中统计手术时间为(73.5±22)分钟(55-110分钟),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12.4±21)mL(150-850mL)。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加重,复查X片示颈干角(122±12)°(110-145°),27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2.5)周(11-19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为(80.6±10.4)分,其中优11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4.07%,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上段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内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特殊类型的股骨上段骨折,但其长期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观察。

  • 标签: 股骨上段 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间融合装置联合椎体间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间融合(BPS)和棘突间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间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间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间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