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据ClarkeTA2011年6月7日[ProcNatlAcadSciUSA,2011,108(23):9384-9389]报道,英美科学家首次精确地展示了细菌中运送电荷的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结构,详细揭示了细菌如何将电子由细胞内推到细胞外的"细枝末节",

  • 标签: 细菌 电荷 细胞内蛋白质 转运 英美科学家 分子结构
  • 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弓根钉
  • 简介:利用眼动追踪技术,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多媒体文本中不同的字体强调方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不同字体颜色和加粗(3X2)的字体强调方式作为实验组,以黑色不加粗的字体作为对照组来进行实验设计,从总注视次数、阅读时间、目标区停留时间3个眼动指标对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有字体强调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字体强调;在被研究的5种强调方式中,蓝色加粗的字体强调方式下的阅读效果最佳。

  • 标签: 眼动仪 多媒体课件 字体强调形式 眼动指标 蓝色加粗
  • 简介:目的观察前方经胸骨及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治疗对上胸椎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T1-4)结核患者。经胸骨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手术14例(A组),采用侧前方经肩胛下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13例(B组),术后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27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评分(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F-36量表的记分,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ODI评分、VAS评分和SF-36量表的记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上述三项指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胸椎结核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功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两种手术方式无关。

  • 标签: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
  • 简介:据日本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月15日报道,该医院专家开发出一种胃癌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向以往用于胃癌诊断的色素中添加醋酸,使病灶更加明显,从而使准确率大为提高

  • 标签: 胃癌诊断 准确率 日本 大学附属医院 家用 诊断技术
  • 简介:采用电化学处理的方法,对人血浆及PBS(磷酸盐缓冲盐水)进行了提高氧分压的基础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化学处理对人血浆和PBS的氧分压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对进一步研究放射治疗增敏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电化学 氧分压 人血浆 PBS
  • 简介:据MantelCR2015年6月18日[Cell,2015,161(17):1553-1565.]报道,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暴露在环境空气中会降低从骨髓和脐带血中获得造血干细胞的效率,在空气中收集造血干细胞会使造血干细胞数目被大大低估;由活性氧(ROS)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数目下降与cypd-p53-mptp轴、miR210和hif-1a有关;在环胞素A中收集造血干细胞可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效率 科学家 Mantel HIF-1A 环境空气
  • 简介:据JAmChemSoc[2012,134(28):11458-11461]报道,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和梨花女子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石墨烯(graphene)可能用作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来改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效率。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量,能够潜在地产生可更新的非污染性的燃料和用途广泛的化学物。但是开发一种有效的光能到燃料转变的过程一直遭受挑战。尽管研究人员已证实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是可行的.但是要获得高的效率一直比较困难。作为一种光催化剂.石墨烯利用太阳光来促进反应.同时本身也不用参与其中。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石墨烯与一种卟啉酶偶联在一起。证实这种材料能够将太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实验表明,基于石墨烯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发挥着强大的功能.而且它的总效率显著性地高于其他光催化剂的效率。这种光催化剂——酶偶联系统是最为理想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之一。为了理解加强的光催化活性的来源,研究人员利用光谱学、热学分析和显微镜技术来研究这种光催化剂。发现这种材料含有较好的电子转移能力,并且石墨烯较大的表面积也有助于加快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直接从二氧化碳中产生太阳能燃料的能力不仅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和塑料.也能够应用于制药行业。

  • 标签: 光合作用 系统 石墨 人工 利用效率 光能
  • 简介:1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民族工业近2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医用装置(MedicalDevice,或称医疗器材、卫生装备、医疗器械)工业迅速发展,在医疗卫生事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7年全世界医用装置产值达到1370亿美元,按目前10%的增长率,医用装置在不久将来会达到药品的总产值(目前药品的总产值约2000亿美元)。1997年美国的医用装置产值为577亿美元(占世界的42.1%,230美元/人年),欧共体为370亿美元(占世界的27.0%,240美元/人年),日本为198亿美元(占世界的14.5%,80美元/人年),加拿大为28亿美元(占世界的2.0%,130美元/人年),澳大利亚为11亿美元(占世界的0.8%,80美元/人年),中国约为25亿美元(占世界的1.82%,2.08美元/人年)。

  • 标签: 生物材料 医用装置 医疗器材 监督管理 临床研究申请 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