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三腔起搏器和除颤器植入数量的增加,冠状静脉窦术前检查渐渐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超声心动图作为一个可以诊断冠状静脉窦疾病的影像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文章对冠状静脉窦解剖及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静脉窦扩张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冠状静脉窦 解剖 胚胎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及分期,尿道扩张时间及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例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个月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个月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例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在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管并留置,1周后拔管,另2例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在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在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管成功,留置1周后拔出,此4例患者均间隔1个月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的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和盲道发生的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目的观察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51例,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采用闭合植入法,粉碎性骨折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钉辅以钢丝绑扎法。结果获随访49例,时间6~12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结论髓内扩张自锁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无应力遮挡及集中现象,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标签: 腓骨骨折 髓内扩张自锁钉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分别取10g胶原蛋白利用自制模具分别制备含0.25g川芎嗪和无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2%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进行拉伸实验并评价其力学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神经导管交联前后的空间结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细胞外基质(ECM)混合后接种于导管内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质量浓度10g/L的川芎嗪诱导MSC7d后,荧光免疫化学方法鉴定MSC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用8只Wister大鼠复制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复合MSC的神经导管连接缺损神经,其中4只为无中药导管作为对照,90d后处死大鼠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其功能。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交联后胶原纤维排列致密,胶原纤维之间形成不规则孔隙且韧性增强;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交联前后的胶原神经导管的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分别为(0.23±0.09)、(0.20±0.12)N和(0.76±0.15)、(0.69±0.17)N,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川芎嗪能促进MSC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并向神经细胞分化;神经导管与MSC复合培养两者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复合川芎嗪的胶原神经导管能促进缺损神经的修复。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胶原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外周神经缺损。

  • 标签: 胶原蛋白 神经导管 京尼平 川芎嗪 神经缺损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中(即肝素钠组、细胞保存液组、EDTA组),并立即处理培养细胞,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0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结果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程中.EDTA组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增殖明显,在第14天细胞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137.00%±1.44%和99.00%±1.45%,且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2.7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3.871,P=0.003;t=2.744,P:0.021;t=2.261,P=0.047)。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γδT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保护γδT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

  • 标签: 抗凝剂 ΓΔT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肝素钠 细胞保存液
  • 简介:在离体状态下研究兔眼角膜在不同厚度与眼压下的前凸变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眼,分成3组,1组:对照组,未切削眼;2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3,3组:切削原角膜厚度的1/2。固定角膜并对角膜内表面加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不同压力下各角膜前凸位移量,并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建立正常兔眼角膜有限元模型,由实验数据反推弹性模量,并分析各组模型的Mise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低压下,第3组与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模量随切削量的增加而增加;应力分布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说明: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扩张与角膜力学性能的改变有关。角膜扩张与厚度有关,角膜厚度变薄到一定程度,角膜前凸明显,1/2厚度可能是临界值。因此,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预留剩余角膜基质床的厚度不小于原始角膜厚度的1/2较安全,同时应将眼压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 标签: 角膜扩张 角膜中央厚度 眼内压 有限元 弹性模量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内球囊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椎内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伤椎内植骨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伤椎内无空腔形成,取出内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伤椎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植骨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伤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 简介:研究不同浸提介质对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浸提介质制备了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浸提液,以MTT法评价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活性与增殖的影响,计算相对增殖率(RGR)。一次性使用球囊扩张导管不同浸提液之间的OD值存在差异,四种浸提液的RGR值均〉80%,细胞毒性均为1级。选择含血清的MEM是评价介入类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理想浸提介质。

  • 标签: 浸提介质 介入类医疗器械 生物学评价 体外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