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行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后发生症状性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对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并行PVP的94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9位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出现症状性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75位未发生再骨折(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生物学和手术各参数。结果随访出现再骨折病例中,邻近椎体再骨折11例(57.89%,11/19),非邻近椎体再骨折8例(42.11%,8/19),邻位椎体骨折均为术后6月以内发生,非邻位椎体再骨折中仅2例(25.00%,2/8)发生在术后6月以内。既往骨折病史(P=0.01)、骨水泥是否分布对称(P=0.02)、骨水泥量(P=0.02)及骨水泥分布位置(P=0.03)是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水泥填充位置、骨水泥量、分布是否对称以及既往骨折病史是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而PVP术后更长时间内出现椎体再骨折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相关。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再骨折 骨水泥 水泥分布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AST486微机上利用高速A/D转换电路HAS-1204对纤维肌电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并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进行显示分析和处理的有关技术。

  • 标签: A/D转换 单纤维肌电图 信号采集与处理 软件
  • 简介:目的探讨针经侧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9月治疗胸腰椎骨折100例110椎,分为两组,A组50例60椎行针经侧椎弓根PVP术,B组50例50椎行经双侧椎弓根PVP术。两组均行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activityscale,LAS)、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两组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2天VAS评分、LAS评分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均有显著差异,症状改善明显(P〈0.01);两组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椎体无疼痛,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6月与术后2天椎体前后缘高度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平均椎体手术时间20.1min,注入骨水泥2.8ml(2-4.5m1);B组手术时间35.2min,注入骨水泥3.7ml(2.5~6ml)。两组间平均椎体手术时间及平均骨水泥注入量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发生骨水泥渗漏情况为椎间盘渗漏A组5例、B组6例,椎旁渗漏A组7例、B组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骨水泥技术可即刻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X线暴露时间,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技术。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比较双链腺相关病毒(Double-strandedadeno-associatedvirus,dsAAV)及链AAV(Single-strandedadeno-associatedvirus,ssAAV)介导Exendin-4分泌表达效率。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dsAAV/pSSHG/Exendin-4,与重组ssAAV比较转染NIH3T3细胞效率及转染后细胞上清Exendin-4浓度,免疫组化检测Exendin-4表达。经限制性内切酶及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测定重组dsAAVpSSHG/Exendin-4滴度为2.5×1011pfu,较重组ssAA滴度高(2.5×109pfu);dsAAV/pSSHG/GFP转染NIH3T3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强;ELISA法检测感染重组dsAAV的NIH3T3细胞上清中Exendin-4的浓度为181.1±8.75pmol/ml,较重组ssAAV分泌浓度(133.81±8.09pmol/ml)升高(P<0.05);重组dsAAV及ssAAV转染NIH3T3细胞Exendin-4表达均为阳性。重组dsAAV可分泌表达Exendin-4并较ssAAV具有更高效转染能力,为研究Exendin-4功能及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 标签: EXENDIN-4 双链AAV 单链AAV 糖尿病 腺相关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微创髁置换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髁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2013年7月采用MI—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夹管4小时组(n=50)与氨甲环酸+夹管4小时组(n=5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术后48小时引流量、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的总引流量显著低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而术后Hb、Hct值显著高于仅早期夹管4小时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管4小时组在各时间点(术后24、36和48小时),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术后48小时Hb明显减少(P〈0.05),术后48小时Hct值有明显差异(P〈0.05)。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早期夹闭4小时组与早期夹管4小时组比较,术后2天和7天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间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经引流管局部注射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MI—UKA术后的失血量,且不增加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管夹管 出血量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检查了解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时间对侧颈总动脉形态、血流参数及左心室形态、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2.0~2.5kg。结扎兔的右侧颈总动脉,在结扎前、结扎后第3天和结扎后第6周末,分别应用超声检测兔左心室及左侧颈总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各项参数.结果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3d各项指标.其中左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1.67±0.26)mmvs(2.18±0.24)mm;P〈0.05]、左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12±9.71)cm/svs(68.44±7.04)cm/s;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扎前与结扎后6周末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颈总动脉结扎后短期内,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有所增加。经过较长时问后,对侧颈总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及最大管径不再出现明显地增加.同时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在结扎前后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

  • 标签: 超声 颈动脉 结扎术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初次侧全膝关节置换(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5年12月行侧TKA治疗的93例患者,男31例,女62例,年龄59~78岁,平均70.3岁,病程7~16年,平均9.4年,骨关节炎69例,类风湿关节炎24例。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相同术式操作。结果全部未采取自体血回输技术,术中出血量(71±17)mL,术后引流量(504±106)mL,隐性失血量(698±91)mL,总失血量(1307±112)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54.8%。78例术后输红细胞混悬液改善贫血(509±134)mL,输血率为83.9%。结论隐性失血是影响TKA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评估出血量时充分考虑到隐性失血的存在,以便积极、主动采取对策恢复患者有效血容量,保证围手术期安全,利用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钉、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经椎弓根植骨置钉
  • 简介:目的总结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2010采取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评定胸腰段Cobb角矫正情况、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无术中死亡及术后感染,术中2例患者硬膜破裂,术后1例患者麻痹性肠梗阻,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随访15~60个月,后凸畸形均获明显矫正,胸腰段Cobb角平均矫正35.6°,矫正前后有显著性差异﹙〈0.05﹚。末次随访无内固定断裂、脱出,均达骨性融合。结论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截骨术 腰椎
  • 简介:目的通过对锁定钢板(LCP)外置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的研究分析,为临床应用LCP外置固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长度的牛小腿骨(胫骨20条形成骨折标本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LCP外置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观察标本在不同的载荷下承受的轴向压缩、扭转和弯曲作用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100、200、300、400、500、600、700N载荷轴向压缩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载荷越大则轴向压缩值差距越大。两组在4、6、8、10、12、14N.cm扭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载荷越大则扭转角度值差距越大。两组在50、100、150、200、250、300N载荷弯曲位移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载荷越大则弯曲位移值差距越大。结论LCP外置固定骨折在轴向压缩、扭转和弯曲等生物力学方面优于外固定支架,其在临床治疗开放性骨折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锁定钢板 外固定支架 骨折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 靶向穿刺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髁假体微创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椎板开窗(FanestrationDiscectomy,FD)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近期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节段性LDH行髓核摘除手术的患者97例,MED65例,FD32例,收集年龄、性别、慢性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JOA评分。结果随访6个月-4年,17例失访,失访率为17.89%。MED组与FD组比较具有术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周和2周的JOA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相关并发症(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术后6个月JOA优良率及随访终末期术后复发率的比较中,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ED和FD均可缓解LDH症状,虽MED具有手术时间长,但MED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及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镜 椎板开窗 髓核摘除 单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本文应用7.5MHzUltrasound9HDI探头的彩超测定了深圳市64名15~18岁中小学生甲状腺大小,计算出甲状腺体积,并对比分析体积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的关系。结果是:甲状腺体积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与身高、体重也呈中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4和0.570;在同一年龄组内,男性甲状腺体积大于女性。

  • 标签: 甲状腺体积 B超测量 性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 简介:目的探讨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的方法.方法对10l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进行随访,得到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量化数据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所建方程,可对踝关节骨折预后进行估计,并发现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骨折类型、全身情况、手术延期情况、局部情况、年龄等.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最优化方程可作为相对可靠的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的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预后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相关 回归
  • 简介:尿毒症病人常合并多种心电图异常。此种现象的出现,与尿毒症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关,与透析前后的电解质紊乱亦有直接关系。为了加深认识,本文分析104例次尿毒症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及相关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2年以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04例次,男24例,女20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透析时间每周4~12小时,平均10小时。其中醋酸盐透析者29例次,碳酸氢盐透析者75例次。压力超滤58例次,容量超滤46例次。1.2 临床表现  症状:有症状者83例次(79%),表现为心悸52例次(50%),胸闷62例次(60%),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28例次(27%)。  体征:血压增高46例次(44%),血压降低6例次(8%),心界扩大52例次(50%),听诊心率快36例次(35%),心率慢4例次(3.9%),心律不齐60例次(58%),心音消失1例次(0.9%);肺部可闻及湿口罗音8例次(7.6%),可闻及干口罗音10例次(9.6%)。

  • 标签: 心电图 尿毒症 病人 相关因素分析 心血管并发症 透析前
  • 简介:目的采用水/油(W/O)乳化交联法制备普鲁兰多糖微球并观察多种因素对微球形态及粒径的影响。方法采用W/O乳化交联法,司班20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蓖麻油和正己烷作为油相,不同浓度的普鲁兰多糖水溶液为水相,形成均一乳液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普鲁兰多糖被固化形成微球。观察普鲁兰多糖水溶液浓度、水/油比例、交联剂浓度、转速等多种因素对微球形态及大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MastersizerS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径分析。结果油的成分、水/油比例、多糖水溶液浓度、交联剂浓度及搅拌速度均不同程度影响微球形态和大小。蓖麻油为油相形成微球条件:水/油<1:5,普鲁兰多糖水溶液浓度1%,交联剂浓度5%~50%。这些条件下形成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一。正己烷为油相形成微球条件:1:5<水/油<1:2,普鲁兰多糖水溶液浓度1%,交联剂浓度<25%,形成微球表面光滑,但粒径分布不均一。0.2%或5%普鲁兰多糖水溶液、转速<200r/min均不能形成微球。结论采用W/O乳化交联法能够制备普鲁兰多糖微球,这种制备方法简单,多种因素控制微球形态与大小。

  • 标签: 普鲁兰多糖 微球 乳化交联法
  • 简介:为提高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水平。探讨医疗机构中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开展的三个因素,包括1思想认知不足;2制度和监管不够完善;3监测报告品种较为单一。针对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1明确相关概念,加强宣传培训;2配置专职监测员,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3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纳入维修工程师职责。促进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改进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得到了质的飞跃。

  • 标签: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本研究提出基于三类解剖特征的SVM建模方法,探索样本、特征及算法选择三个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症(AD)及其前驱阶段分类的重要性。该方法以三维重构sMRI后不同大脑区域的灰质体积、皮层表面积及其平均厚度三类特征作为SVM模型的输入参数,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对AD患者、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和健康者进行分类识别,并与其他文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为了达到更高的分类准确率,选择合适的样本和特征,比选择算法更重要。此结论为未来AD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症 轻度认知损害 结构化磁共振图像 三维重构 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