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检测细胞室空气消毒效果。使用甲醛熏蒸法和紫外线照射法对同等细胞培养室进行消毒,用平板暴露法检测消毒前后空气中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甲醛熏蒸法菌落数由消毒前216.67(cfu/cm3)下降为消毒后61.11(cfu/cm3);紫外线照射法菌落数由消毒前202.78(cfu/cm3)下降为消毒后100。00(cfu/cm3),二者均P〈0.01。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且甲醛熏蒸法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法.P〈0.05。

  • 标签: 甲醛 紫外线 空气消毒
  • 简介: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存在于许多组织中;肝干细胞在肝脏形成和再生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胰腺上皮细胞等.随着对其特性深入了解,它将代替肝细胞移植和肝脏移植成为治疗器官衰竭一种重要细胞来源,在体外对肝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将对肝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等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干细胞 细胞分离 体外培养 细胞移植
  • 简介:近年来,以钛合金为主骨骼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研究中,植入体腐蚀磨损和骨整合能力不足是造成其无菌性松动主要原因,最终可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制备综合性能优越植入体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热点。多孔钽拥有良好理化性质,耐腐蚀和抗磨损性能出色,其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多孔结构可以促进新骨长入和成骨细胞增殖,从而提高骨整合能力。并且表面改性技术发展赋予了多孔钽更加优良性能和功能,扩展了其临床应用。本文将针对多孔钽理化/生物特性及其骨整合能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生物相容性 骨长入 骨整合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ICLC)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健康豚鼠5只,4周龄,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禁食12h,颈椎脱臼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胆囊。在解剖显微镜下剖开胆囊,剥去胆囊黏膜和黏膜下层。将肌条剪碎,经消化、离心及过滤后制备胆囊组织单细胞悬液。用含有干细胞因子(SCF)M199培养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培养1周,胆囊ICLC保持其固有特征,多突起,核大,细胞有2~3个短突起。4周时,细胞形态清晰,突起为细长。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呈阳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酶解法分离豚鼠胆囊ICLC并培养成功,为胆囊ICLC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胆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胆囊 CAJAL样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 豚鼠
  • 简介:通过短跑和中长跑运动员在300W负荷时进行30s全速踏车试验,结果显示前15s踏车速度与运动员速度能力呈正相关,提示:300W负荷时进行30s全速踏车试验,可作为评定运动员速度能力一种简易方法

  • 标签: 30s全速踏车试验 运动员 速度能力
  • 简介:目的针对目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不足,建立一种理想原代培养成骨细胞方法,为骨替代材料研究提供成骨细胞.方法本实验用新生1~2天大鼠颅盖骨,采用多次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细胞具有成骨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体内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结论本实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方法切实可行,可为骨替代材料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也可为骨细胞生物学和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种客观而有效实验手段.

  • 标签: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体外
  • 简介:美国科学家日前用实验鼠自身细胞培养出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在保障受损心脏所需电脉冲过程中能发挥“导线”作用。这一成果使恢复受损心脏电传导研究迈出关键一步。

  • 标签: 美国科学家 细胞培养 电传导 组织 心脏 实验鼠
  • 简介:目的观察成人成骨细胞在多孔钛表面的生长情况,评价多孔钛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成人骨髓来源成骨细胞与多孔钛联合培养,以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为对照,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成骨细胞在钛微孔表面生长良好,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两组吸光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孔钛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是比较理想成骨细胞载体。

  • 标签: 多孔钛 成骨细胞 成人 体外培养
  • 简介: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placentalchorionic-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pcMSCs)分离培养方法。用手持电动匀浆器处理人绒毛膜,经酶消化后接种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分化潜能。获得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73、CD105、CD90,而CD34、CD45、CD14、CD19、HLA-DR呈阴性,生长曲线为"S"型,经成骨或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或油红O染色呈阳性。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认可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建立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结合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优点,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提供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绒毛膜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方法
  • 简介:多电极微阵列(multi-electrodearrays,MEA)技术发展,使同时记录多个神经元活动成为可能。在多电极阵列芯片上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网络,采用互相关函数对神经元网络自发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电极上锋电位序列信号,互相关函数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从而映射出相应神经元之间连接状况和动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互相关函数能够描述神经元网络结构及神经元间电活动动态特性,并有助于我们了解神经元群体活动对信息综合处理与编码。

  • 标签: 多电极阵列(MEA) 互相关函数 培养神经元网络 动态特性 锋电位序列
  •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氧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氧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氧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 简介:目的通过在微载体上进行平板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并结合液态壳聚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比较兔软骨细胞在单层培养与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再分化能力。通过酶解法消化幼兔膝关节软骨后,得到种子细胞,分别进行单层和微载体三维培养扩增。通过评价细胞活性,倍增时间分析培养效果。并进行体外球型培养评价软骨细胞再分化能力,进行了糖胺多糖定量生化分析。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培养21天后通过组织学特种染色鉴定构建组织特性。结果微载体培养软骨细胞可以保持良好活力和再分化能力,与单层培养体系相比较,糖胺多糖定量生化分析(30.417±1.116ugGAG/mg样本)和(45.122±1.239ugGAG/mg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载体上进行三维培养扩增软骨细胞可以加强细胞再分化能力。软骨细胞与壳聚糖合成后,可以在体外形成形态稳定组织工程软骨。

  • 标签: 软骨细胞 微载体壳聚糖 组织工程软骨
  • 简介:目的研究缺氧、缺血诱导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长影响,并通过检测神经导向因子Slit2表达变化,证实缺氧、缺血诱导可促使其表达增加,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生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雄性SD大鼠1只,鼠龄4-6周龄,体质量在120-160g,清洁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BMSC,用10%胎牛血清达氏修正依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至第3代细胞行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3代细胞通过缺氧预处理不同时间(12、24、48h)进行分组,缺氧预处理后进行缺血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lit2表达水平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缺氧预处理组缺血培养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及Slit2蛋白表达形态。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大鼠B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成功;缺氧预处理后BMSC对缺血耐受能力增强,缺氧预处理48h组细胞存活率较高(80%);ELISA结果显示,缺氧预处理24h组Slit2分泌水平是(422.66±24.42)ng/L,缺氧后缺血培养24hSlit2分泌水平是(521.10±20.16)ng/L;与相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Slit2分泌水平[(279.63±14.91)ng/L,(326.70±14.8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缺氧预处理组BMSC较正常对照组BMSC细胞形态大,且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当缺氧、缺血诱导后,BMSC分泌Slit2增加,为进一步体内研究打下实验基础。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导向因子Slit2 缺氧预处理 缺血培养
  • 简介:重症肝功能衰竭是导致死亡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肝移植是其唯一有效临床治疗手段,但供体不足及伦理等问题,使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而死亡患者正在逐年增多,随着组织工程学发展,人们都寄希望于生物型人工肝脏。笔者正在研究开发三维立体肝细胞培养支架材料,探索体外肝组织再构筑技术和方法,实现高效生物型人工肝脏。笔者研究根据半乳糖残基与肝实质细胞表面的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利用半乳糖残基化学改性天然高分子多糖壳聚糖,改善壳聚糖肝实质细胞亲和性,并制成三维多孔海藻酸/半乳糖化壳聚糖海绵体肝细胞培养支架。从培养细胞形态学和肝功能等生化学分析角度考察了用该支架培养肝实质细胞聚集体形成及肝功能等。

  • 标签: 化壳聚糖 半乳糖化 培养支架
  • 简介:针对超声组织谐波成像中基谐波分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阶volterra滤波器超声组织谐波提取方法。在谐波提取过程中,利用RLS算法估计SVF系数,然后利用估计二次成分成像。与传统谐波分离方法—带通滤波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提取谐波。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取谐波,所提取信号动态范围更大,图像梯度幅度累加和更高,性能优于传统谐波提取方法。

  • 标签: 谐波分离 二阶volterra滤波器 带通滤波 动态范围 梯度幅度累加和
  • 简介:应用Navier-Stokes方程和质量连续原理对具有锥度角动脉血管中非定常状态下血液发展流动建立了一组数学模型,采用贝塞尔函数方法进行了解析求解,获得了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公式.并与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血液发展流动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非定常状态下动脉血液发展流动压力分布和定常状态下动脉血管中血液发展流动压力分布差别很大.

  • 标签: 血液 动脉血管 发展流动 动脉血流 锥度角 状态
  • 简介:一项在体内表达功能性RNA分子方法,为简化RNA样品准备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也为体外、体内研究RNA结构、相互作用和功能提供了一套有用工具。

  • 标签: TRNA 支架 重组 体内表达 相互作用
  • 简介:针对传统医护监测设备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智能医护监测系统,从物联网三层架构出发,设计了系统四层架构,旨在实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通过web方式异地访问患者生理参数目的。方法:采用ZigBee簇树型无线网络进行多点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底层控制、采用B/S架构应用层数据访问。该系统监测患者生理参数准确度不大于±0.01,显示数据具有动态实时性;并能实现患者异常参数智能预警提示。突出设备小型化,将其内嵌于病号服中。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监测系统,能动态实时远程监测患者信息,明显减轻了医护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远程医疗系统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物联网 智能医护系统 无线传感网络 PSOC ZIGBEE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