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娩镇痛 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在我院分娩的 37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然分娩)与观察组(分娩镇痛)两组,每组各包含 185 例产妇。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三个产程的时间以及母婴的结局。结果: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下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中,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耗时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三产程的差异不明显。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无论是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还是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娩镇痛不会对母婴结局造成威胁,且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缩短产程,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分娩镇痛 产程 母婴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 征 临床护理体会及妊娠结局。 方法:收集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0 例妊娠高血压综合 症 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病人 55 例,并且分别行的是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间行比较的是血压状况变化及妊娠结局的不同。 结果:干预后 2 组的 SBP 、 DBP 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上统计学意义显著( P < 0.05 ); 2 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行比较,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综合护理在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 症 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国全面普及。

  • 标签: 临床护理 妊娠结局 妊娠高血压综合 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并关注母婴结局。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 7 年 9 月 -201 8 年 6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产妇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88 例,根据患者治疗的顺序,以单双数的形式分别进行不同方案的治疗。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分娩结果进行讨论。 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产妇在血糖控制上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妊娠期 糖尿病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前护理干预对于高危妊娠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9年 1月 60例高危妊娠初产妇,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前护理干预),各组 30例,观察产妇分娩结局情况。结果:实验组 SAS评分较低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 25例顺产, 5例剖宫产, 1例新生儿窒息,对照组 18例顺产, 12例剖宫产, 8例新生儿窒息,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向高危妊娠初产妇予以产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焦虑情绪和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前护理干预 高危妊娠 初产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探讨初产妇采用温馨护理对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的初产妇共计 96 例开展本次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初产妇数量上保持一致,均为 48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初产妇分别采取的护理模式为温馨护理及常规产科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 ),分娩结局指标比较包括顺产及无指征剖宫产率等,研究组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将温馨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可显著改善其护理满意度及分娩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温馨护理 初产妇 分娩结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受孕方式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妊娠母婴结局差异。方法:本次收集了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行 IVF/ICSI -ET助孕及自然受孕获得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活胎妊娠的 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其受孕方式记录为两组,分别为 IVF-ET助孕组( n=60)和自然受孕组( n=20)。对所有产妇的围产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IVF /ICSI -ET助孕组较自然受孕组来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妊娠结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结局事件发生,但总体来说组间差异对比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较于自然受孕产妇来说, IVF-ET助孕产妇在妊娠结局上的风险增加,更容易出现围产期并发症,可能与接受 IVF/ICSI-ET助孕产妇自身年龄较大有关,故而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孕期保健,以保证产妇的正常分娩。

  • 标签: IVF-ET助孕 自然受孕 妊娠合并症 围生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开展初产妇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妇产科初检的初产妇 90 例,随机分组,各 45 例,对照组实施孕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助产士连续护理模式与孕期体重管理。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妊娠方式、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情况更优, P<0.05 。 结论: 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助产士连续护理,可改善初产妇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孕期体重管理 助产士 连续护理模式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精细化护理管理在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 70例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 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价值。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妊娠结局更好,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改善,数据均优于参照组,检验得知( 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轻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在其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轻度妊娠高血压 精细化护理 妊娠结局 生命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简称 OBAN )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 研究主体的入院分娩时间是 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共计初产妇 59 例,参照奇偶数字法分 A 组(例数是 31 )和 B 组(例数是 28 )。前者选用 OBAN 干预,后者选用常规分娩护理。对比内容是初产妇的情绪、疼痛变化与分娩结局。 结果:以上组别经 负性情绪 对比后差异极为显著,示为 P < 0.05 。经疼痛评分对比后差异 极为显著,示为 P < 0.05 。经分娩结局对比后,差异相对显著, 示为 P < 0.05 。 结论:为初产妇行 OBAN 干预可减轻负性情绪,缓解疼痛,进而取得理想的分娩结局

  • 标签: 助产士 全程 一对一陪伴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患者应用多维度系统化护理对孕产妇认知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ICP 患者 50 例纳入研究,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多维度系统化护理干预,评估两组孕产妇的认知水平,统计两组妊娠结局。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 多维度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提升 ICP 患者的认知水平,对妊娠结局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多维度系统 化 护理 认知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内科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以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 我院收治 98例老年糖尿病伴随慢性并发症。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4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 91.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 71.4%,( 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提高对于慢性并发症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 综合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7.01 到 2019.01 时段内诊疗的疑似丙型肝炎患者 102 例,以 1:1 比例纳入 A 组( n=51 )、 B 组( n=51 )。即 A 组采用酶联免疫法, B 组采用胶体金法,对比患者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 结果: A 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 7.84% ,阴性检出率为 92.16% ; B 组则为 11.76% 和 88.24% ,各数据间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丙型肝炎检验中,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均可作为检验方法,但后者呈现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等优势,多适用于基层医院。

  • 标签: 丙型肝炎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阳性检出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 1425 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对比。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 4.28% ( 61/1425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住院时间≥ 15d 、手术时间≥ 3h 成为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院内多见呼吸道感染,与高龄、住院时间较长、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感染;因素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学科,与整形外科学、显微外科学等学科存在交叉和渗透,手术内容丰富、治疗方式多样化。因解剖结构较特殊,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治疗与控制。为防治术后感染,本次研究试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因素。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10 年 1 月~ 2014 年 12 月,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有详细的随访资料;③术前未发生感染。共纳入患者 1425 例,其中男 791 例,女 634 例,年龄 3 个月~ 88 岁、平均( 55.4±14.8 )岁。病谱:唇腭裂 164 例,肿瘤 871 例,外伤 231 例,其它 19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将未发生术后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谱、体重指数,治疗情况如麻醉方式、住院天数,生理与病理相关指标。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18.0 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计数资料以 n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共发生术后感染 61 例,其中下呼吸道感染 19 例、上呼吸道感染 17 例、手术切口感染 15 例、胃肠道感染 7 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2 例、泌尿道感染 1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 60 岁比重、多切口比重、全麻比重、住院时间≥ 15d 比重、手术时间≥ 3h 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