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碘伏皮肤消毒效果 方法:将不同温度的碘伏分为三组,20℃组、30℃组及40℃组进行细菌及动物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碘伏的变化情况及兔皮表情况。结果:三组不同温度下用去的硫代硫酸钠体积及碘伏消毒液中有效碘含量差异不大(P<0.05);30℃组的碘伏菌落数分布及不良反应均显著优于20℃组及40℃组。结论:建议临床术前皮肤消毒选择30℃的碘伏可有效保证消毒灭菌作用的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因碘伏挥发所致的冷刺激,从而预防发生其他围术期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碘伏 温度 消毒 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舱外高流量吸氧对产妇血氧饱和度和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入选的60例产妇,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舱外高流量吸氧组和鼻导管吸氧组,两组患者吸氧前、后对血氧饱和度、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舱外高流量吸氧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心肺功能,与鼻导管吸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舱外高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应用在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耳蜗温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的40例脑外伤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20例,采用单纯冰帽降温)、观察组(纳入20例,采用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评价组间耳蜗温度。结果:降温前,组间耳蜗温度无差异,P>0.05;观察组降温1h、2h、4h、8h、9h时的耳蜗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体温干预下头颈部降温,能够尽快降低耳蜗温度,维持核心体温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体温干预 头颈部降温 脑外伤 耳蜗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药学干预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为33例。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药学干预,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经过治疗,干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学干预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 抗感染治疗 血氧饱和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甲硝唑冲洗宫腔对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方法:时间段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对象取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共有75例。所有产妇全部采用甲硝唑冲洗宫腔,其中有25例甲硝唑的温度选择23℃左右(正负2℃),为研究1组;有25例甲硝唑温度选择40℃左右(正负2℃),为研究2组;有25例甲硝唑温度选择37℃,为研究3组。对比三种温度甲硝唑冲洗下,三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研究3组感染总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对于阴道试产转剖宫产孕妇产褥期感染的预防,采用37℃甲硝唑冲洗宫腔效果更优。

  • 标签: 不同温度甲硝唑 宫腔冲洗 阴道试产转剖宫产 产褥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清洗液清洗创口后对糖尿病足创口表面细菌清洁率和创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于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足创口患者120名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采取常温0.9%氯化钠溶液清洗,实验组一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37.0℃进行清洗,实验二组将0.9%氯化钠溶液加温至40.0℃进行清洗。记录并比较治疗第1d、第4d的创口表面细菌数量,并计算细菌清洁率,测量计算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面积,并计算创口愈合率。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第1d的细菌清洁率有差异,且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细菌清洁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第4d、第7d、第14d、第21d、第28d创口愈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交互作用,在不同时间间的愈合率也有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加温清洗液对创口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提高细菌的清洁率,并促进创口的愈合,将清洗液加温至37.0℃的效果最佳。

  • 标签: []糖尿病足创口 创口愈合 创口细菌 清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