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对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入对照组(40例)及研究组(40例)并分别采取锁骨远端钩钢板治疗与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肩关节功能评分、肩锁关节间隙。结果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肩锁关节间隙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2.5%,低于对照组15%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技术重建肩锁关节可以取得与锁骨远端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其安全性更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发生创伤性的骨折的患者60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测三维重建技术,并与X线片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检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可以有效将患者移位的情况以及出现粉碎性骨折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隐匿性微小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X线及常规CT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方法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率及不同三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检出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各类型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CT及X线诊断率;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隐匿性微小骨折的检出率大于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的检出率(P<0.05),但与表面遮盖成像技术检出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隐匿性微小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继续检查,能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 标签: 隐匿性微小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3D-TOF治疗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分别选用MRI3D-TOF检测方法与MRI3D-TOF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方法。按血管的压迫分型与三叉神经对患者选用上面两种检测方法来诊断,安排两位医师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医师AⅢ型28例,Ⅱ型17例,Ⅰ型27例。医师BⅢ型10例,Ⅱ型19例,Ⅰ型43例。两位医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诊断结果和医师A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3D-TOF对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起到较好的作用,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血管源性 三维重建 MRI 3D-TO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3D-TOF治疗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分别选用MRI3D-TOF检测方法与MRI3D-TOF联合三维重建技术检测方法。按血管的压迫分型与三叉神经对患者选用上面两种检测方法来诊断,安排两位医师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医师AⅢ型28例,Ⅱ型17例,Ⅰ型27例。医师BⅢ型10例,Ⅱ型19例,Ⅰ型43例。两位医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诊断结果和医师A的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MRI3D-TOF对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诊断起到较好的作用,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血管源性 三维重建 MRI 3D-T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