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芩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选择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 分析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选择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 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10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67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99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汉黄芩素、黄芩素发挥了中药作用,在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干预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信号通路可对结直肠癌有治疗作用。结论 黄芩中的汉黄芩素、黄芩素类等多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PTGS2 PTGS1 AR SCN5A PRSS1 NOS2 OPP4 PIK3CG ADRB2 KCNH2等可能是其核心靶点,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 标签: 结直肠癌 黄芩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普及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方法,研究网络微课模式对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我院财经系参与防艾网络课程学习本科学生254人作为观察组,对我院经管系同期未学习防艾网课的240人,两组参加防艾试卷测试,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合格率为96.77%,对照组学生考试合格率为63.75%。结论:“网络微课”模式对大学生学习防艾知识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完成了防艾知识覆盖,考试量化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标签: 网络微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大学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察评估于社区慢性病对象护理管理中采用网络健康教育的影响性。方法:选取于本社区行指导干预的慢性病对象162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18.08.25、2021.06.21。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81,一般健康教育模式),后组(n=81,网络健康教育模式)。对本研究内慢性病对象相关指标及亲属认可性予以比照。结果:区别教育模式干预下,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健康知识掌握性,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较对照组而言均有明确改善,亲属认可性存在显著增长(P<0.05)。结论:应用网络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疾病对象护理管理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生存品质及健康知识掌握性,影响较为显著。

  • 标签: 护理管理 网络健康教育 社区慢性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ACS网络与PBL相结合教学法在影像科临床实习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1年6月时段内到我院影像科临床实习的20名影像学专业学生展开分析,以带教方式不同分组,各组10名,记作对比组、研究组,分别予以传统模式教学、PACS网络与PBL相结合教学,对比评估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阅片分析能力以及报告书写能力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比组,且学生对教学方式、态度以及内容和效果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影像科临床实习中,采用PACS网络与PBL相结合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满意度。

  • 标签: 影像科 临床实习 PACS网络 PBL 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