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市大众实施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工作,讨论正确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是否能够降低我市精神疾病患病率。方法:调动我院精神科医护人员到我市各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教,宣教活动结束后向我市人群分发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我市人群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收集我市群众的调查问卷,统计发现我市人群对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经过分析与接受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我市群众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需要继续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 标签: 精神卫生 知识宣教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我们将我院在2018年这一年间收治的共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名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来进行对比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精神康复治疗方式,为研究组患者提供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同时间治疗后的SCL-90评分、NOSIE评分以及SQLS评分来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精神状态是否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恢复,继而得出利伯曼精神康复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之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身体的恢复程度要明显乐观于常规组患者。结论:通过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中使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能够为治疗工作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 慢性精神分裂症 疗效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患有精神分裂症状的患者在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后对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选医院患有精神分裂症状的患者93例,分别对其进行三种不同精神药物的治疗,①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②组31例患者服用氯氮平药物,③组31例患者服用阿立哌唑药物,在三组各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药物90天左右后,对患者的相关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验和比较。结果:经过90天左右的不同药物治疗后,服用利培酮药物的①组3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精神分裂患者在服用不同的精神药物之后对其身体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其中服用利培酮药物对患者激素水平影响较大,服用氯氮平药物和阿立哌唑药物的影响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精神分裂 血清性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渗透,推动 精神防治院档案管理向网络管理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适应当前 精神防治院档案管理发展要求的管理内容和建议突然变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精神防治院 管理 档案 网络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4月~2020.4月于我院精神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76例,在入组后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在社交能力、兴趣、生活能力、个人卫生方面的康复疗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7.36%,对照组为84.21%,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添加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且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管理 人文关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半开放半封闭式病房精神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入选300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双盲导入,各15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社会(19.21±1.03)分、动机/精力(14.21±1.03)分、症状/不良反应(9.21±1.03)分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疾病患者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半开放半封闭式病房 精神疾病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 ] 本文复习国内外最新文献介绍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 自 杀; 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的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到 2018年 6月在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住院治疗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便秘的精神疾病患者 6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 n=31)和观察组( n=31),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两组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持续时间 均降低( t=13.149, 10.371, 20.441, 19.568, 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观察组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 t=8.370, 11.614, P<0.05),对照组在首次排便时发生各类异常情况的比例均高于观察组( χ2=4.679, 4.769, 4.613, 7.884, P<0.05),观察组的便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z=1.804, P<0.05)。结论 利用针灸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便秘,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抗精神病药 便秘 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 100 例(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7 月),分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组( 50 例)与常规治疗有效的反应组( 50 例),并将难治组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25 例)与综合治疗的观察组( 25 例),分析 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 结果: 焦虑发生率 62.00 %,抑郁发生率 58.00 % ;难治组 HAMA 、 HAMD 评分高于反应组, P < 0.05 ; 相比与对照组,观察组 HAMA 、 HAMD 、消化道症状评分低, P < 0.05 。 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经过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精神心理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利培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研究组行利培酮治疗,对照组行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改善显著,且其治疗效果更优,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利培酮 老年精神分裂症 癸酸酯氟哌啶醇长效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阶段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为后期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名精神疾病患者,并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以及数据记录后,对第一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精神干预治疗。而对第二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干预。结果:心理治疗干预组患者能够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积极的参与各种情绪排泄活动中,降低自身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降低自身精神疾病复发率。有着较好的精神疾病治疗质量。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临床治疗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AIPD)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AIPD男性患者27例作为试验组,普通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史、最大饮酒量、教育年限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肝功异常、血脂异常、微量元素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维生素B12异常与AIPD的发生密切相关,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IPD男性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幻视和妄想,总胆固醇和维生素B12异常是AIPD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医生重点关注。

  • 标签: AIPD 临床特征 实验室指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探讨生育期女性慢性精神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在妇科门诊及健康体检中心根据年龄分层随机抽取 205例生育期女性( 20-49岁)发放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应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分析慢性应激水平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生育期女性应激水平总分均值为 104.26 ±16.85分 ,不同的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标签: 慢性精神应激 人格特征 生育期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受损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9年全年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50例双相情感障碍作为分析对象,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称为对照组,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组称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语言能力、操作能力等认知功能的测试情况。结果:在语言能力、操作能力测试中,均有试验组分值更高(P<0.05);其它能力测试中,两组患者在连续测试、顺背、视觉再生测试的分值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项测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患者相较于试验组患者在认知功能上受损更为严重,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关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对其社会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78例分成参考组( n=39)和试验组( n=39),予以所有患者病情观察、生活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同时予以试验组患者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家庭内活动减少及婚姻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其他各维度评分及 SDS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社会功能改善。

  • 标签: 康复护理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预见性防范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防范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暴力行为发生情况及采取护理干预后的攻击行为量表(NOSIE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暴力行为发生率为8.57%,对照组发生率为31.43%,观察组发生率更低,暴力行为以躁动咆哮、辱骂等为主,实施护理后观察组NOSI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防范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预见性防范护理 攻击性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