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平在双相障碍躁狂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双相障碍躁狂病人50例,其中25例采用单服丙戊酸钠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25例采用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平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躁狂量表(BRMS)和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分比较,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发现治疗后有效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高(P<0.05),BRMS和PANSS都有所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多,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现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平对双相障碍躁狂病人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钠 富马酸喹硫平 双相障碍躁狂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的患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的低于治疗前,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双相障碍躁狂病人治疗中应用丙戊酸镁结合富马酸喹平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有患者50例,研究组实施丙戊酸镁结合富马酸喹平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躁狂症状及其他精神症状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BRMS评分、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丙戊酸镁结合富马酸喹平联合治疗方案能在更高程度上改善双相障碍病人的躁狂症状及其他精神症状,明显缓解病人精神痛苦,增进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 标签: 丙戊酸镁 富马酸喹硫平 双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富马酸喹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观察组患者加用富马酸喹平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和治疗后12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HAMD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双相障碍 抑郁发作 丙戊酸镁缓释片 富马酸喹硫平片 临床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防治宫腔粘连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稽留流产及自愿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清宫术后未行特殊处理,观察组清宫术后则给予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及首次复潮时间、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人纤粘连蛋白(FN)、血清人层粘连蛋白/板层素(LN)、人转化生长因子(TGF-β)等血清粘连状态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FN、LN、TGF-β等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复潮时间、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宫术后经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联合口服雌孕激素,可以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防治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透明质酸钠 雌孕激素 清宫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反应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