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影响因素,提高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份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有61份标本复检,复检率30.50%(61/200),其中内科25例(40.99%),儿科17例(27.87%),妇产科11例(18.03%), 外科8例(13.11%)。分析后发现影响血常规检测的质量因素有护士采集血液标本的技术因素、仪器因素及固有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测结果受诸多影响因素,其中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性措施,避免因护士采集不规范而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准确度。

  • 标签: 血常规    质量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患者展开诊断工作过程中将尿常规检查方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糖尿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0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100例正常人员,作为对照组,人员均接受尿常规检测,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尿蛋白,的尿糖,白细胞脂酶,白细胞和尿酮体方面的各项指标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表示为P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尿常规检测 检测结果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贫血筛查中运用血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8月收治缺铁性贫血患儿50例与地中海贫血患儿50例分别视为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再抽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的儿童50名视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对比各组间血常规指标水平。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地中海贫血组患儿的MCY、MCH、MCHC、RDW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R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地中海贫血组与对照组比则无意义P>0.05;且缺铁性贫血组患儿的RBC、MCHC水平均显著低于地中海贫血组,而MCY、MCH、RDW水平均明显较地中海贫血组的高P<0.05。结论:在儿童贫血筛查中运用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显著,能够有效鉴别儿童贫血类型,从而给予患儿针对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贫血 筛查 血常规检测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肝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发病特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深层黄疸等综合作用所致的病变。该病发病较急,并伴有严重腹水出血,发展后期会出现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临床反馈死亡率较高。对于临床治疗护理,如能及早发现,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减少后期并发症,改善后期可能出现的病情恶化问题,及时进行护理,保证肝炎的护理效果,提高辅助治疗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 常规护理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尿常规检验,并参照尿培养检验结果评估尿常规检验应用价值。结果 尿常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尿培养检验结果接近,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测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对疾病进行早发现,并指导临床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有利于患者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路感染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5月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人员185名,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手指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检验,比较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WBC、MCV水平分别为(5.39±1.21)x10 /L、(83.15±6.44)fl,均高于对照组,而该组Hb、RBC、HcT、PLT水平各为(12.72±2.53)g/L、(3.87±0.38)x10 /L、(0.49±0.05)%、(225.72±20.84)x10 /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时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较手指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采血方法 手指末梢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部位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血液采集部位分为对照组(n=130)和研究组(n=130)。对照组于肘部静脉处或手背静脉处采集血液。研究组于手指末梢处采集血液。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而 RBC、MCV、MCHC、Hb及PLT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WBC、MCH 及HC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入与治疗的 90 例体检患者 为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随机与平均分配了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 45 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了两种 采血方法, 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方法。观察 组 : 应用静脉采血方法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得出研究结论。结果: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5.92±1.11 、 3.75±0.22 、 231.21±49.36 、 0.41±0.01 、 143.25±15.65 、 95.65±14.54 ; 对照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分别为 4.87±1.02 、 2.98±0.21 、 207.35±43.54 、 0.33±0.02 、 103.25±14.65 、 80.36±10.32 。观察组在 WBC 、 RBC 、 PLT 、 HCT 、 Hb 、 MCV 指标上数值更接近实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观察 组应用静脉采血方法,产生的效果较好。因此,静脉采血方法的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 有关呼吸信号的节律、强度和频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呼吸器官的损伤作出反应。因此,监测人体呼吸状态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然而,目前的医疗呼吸监测设备往往体积庞大或价格昂贵,而且经常使用传感器和测试与身体直接接触,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压力。同时,人体的有意运动可能会导致传感器的脱落和位移,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效。

  • 标签: 呼吸信号 传感器 检测仪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检验与常规检测在孕妇产前检查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2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产前检查中应用免疫检验与常规检测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单一应用常规检测)与观察组(71例:免疫检验与常规检测),比较两组孕妇异常情况检出率。结果:观察组71例孕妇有15例异常,对照组71例孕妇有16例异常,其中观察组孕妇异常情况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免疫检验 常规检测 孕妇 产前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在儿童颅内感染的检验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颅内感染患儿100例以及发生颅脑损伤但未感染的患儿100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实验人员的检验指标水平差异明显(P

  • 标签: CRP联合脑脊液常规检测检查 儿童颅内感染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采血方法在进行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 150例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即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手指末梢血,乙组采用肘前静脉血,丙组采用桡动脉血。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之前,要求患者在前一天晚上不得进食任何食物,并于次日早上八点空腹状况下开始采样。并且在采样过程中,详细、有效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指标:八项主要参数指标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通过采用甲、乙、丙三组不同采血方式的样品显示:乙组与丙组数据相近,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甲组的 WBC、 RBC、 Hct、 PLT、 Hb的检验数据显著低于乙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乙组肘前静脉血的采血方式,在临床稳定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血常规检验的患者更具显著价值。因此,该种采血方式更适合普及,非常适合推广到血常规检验之中。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手指末梢血 桡动脉血 肘前静脉血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58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129)和对照组(n=129)。观察组患者采取生化检验法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检验,通过对比生化检验诊断结果和尿常规检验诊断结果,对二者的糖尿病诊断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化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生化检验 常规检验 诊断 糖尿病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脂患者中乳糜血对临床各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存在的影响,为高血脂患者诊疗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与体检健康者各 60例,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包括 WBC、 PLT、 MCH、 MCHC、 MPV、 HGB、 NEUT、 RBC、 MCV、 HCT等)。结果: RBC、 MCV与 HCT指标比较,两组差异不显著( P> 0.05); WBC、 PLT、 MCH、 MCHC、 MPV、 HGB、 NEUT等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血浆置换前与置换后 WBC、 PLT、 MCH、 MCHC、 MPV、 HGB、 NEUT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高血脂患者中的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是显著的,会导致 WBC、 PLT、 MCH、 MCHC、 Hb、 MPV、 HGB、 NEUT等指标偏离。在临床实践中应规避乳糜血对血常规检测指标的影响,提高临床诊疗准确率、有效性。

  • 标签: 高血脂 乳糜血 血常规检测 检查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探析血液常规检查检测妊娠期贫血患者的准确性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妇产科妊娠期贫血孕妇 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孕周的早中晚分成早期组 (妊娠≤ 3个月 )、中期组 (妊娠 4~ 6个月 )及晚期组 (妊娠 7~ 9个月 )各 30例,并随机选取健康孕妇 30例作为健康组进行比较。使用标准仪器,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来对孕妇进行血液常规检测。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 (大细胞性贫血以及小细胞性贫血 )与健康组相对比。结果 妊娠早期以及中期时,较常出现小细胞性贫血,在妊娠期晚期则以大细胞性贫血为多见,提示贫血与孕周存在密切联系;另外,血常规检测妊娠期贫血的准确性也相对比较高。结论 孕妇处于妊娠期间进行定期血液常规检测准确性比较高,同时也是十分必要,能够为妊娠期的孕妇提供重要的疾病预测判断参考,并能指导医师用药。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 妊娠期 贫血患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选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同时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判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数据表现,一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进行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引起家长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结果:实验组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检测结果的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诊疗服务满意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方案的应用价值颇高,广泛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大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根据各项检查结果、检测数据,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治疗途径,实现诊疗计划的全面落实,充分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尤为重要,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医院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诊断工作、诊疗服务的存在价值会更高。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测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