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许多行业在经济环境的带动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各个行业的成长,社会中对其规范化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中医药学而言,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对于中药常用术语的规范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药常用术语在我国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其规范性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前来看中药学的是由较为复杂的内容组成,这种情况下,无法对部分名称或术语进行规范化的使用。鉴于此,本文主要通过中药常用术语规范化的现状分析,明确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常用术语规范化实施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中药常用术语的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中药学 常用术语 规范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利用中药以及针灸的治疗方法对患有失眠症的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本次临床观察治疗采用对照实验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口服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法,另外3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口服安神补脑液进行治疗,治疗周期设定为一个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访谈调查,调查所有患者睡眠情况。结果: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证实使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法对失眠症患者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口服安神补脑液进行治疗的患者。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的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失眠症状,且操作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 针灸 失眠枕 失眠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岛素抵抗(IR)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降低了受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血糖升高,此时体内会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随着社会发展,代谢综合征人群大幅度增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二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已经超过90%,因此对IR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近年来,利用中药改善IR,无论从动物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巨大进展。从研究效果来看,中药复方的药用效果要强于单味中药。本文对近年来对改善IR的中药复方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大家后期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胰岛素抵抗(IR) 代谢性综合征(MS) 中药复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厦门市某三甲专科医院 957例宫内节育系统者的临床随访观察,分析人群使用各种宫内节育系统情况,对其使用人群特点及相关副反应的临床观察分析,与患者年龄、孕产次及所使用宫内避孕系统类别与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为减少宫内节育系统放置者摘除率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产后身痛中药内服的处方应用规律。 方法: 对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分类,收集 2013 年至 2019 年内对产后身痛进行治疗的中药处方,选择 TCMISS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品种、归类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确认其中的用药配比。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共计 516 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当归 368 ( 71.32% ),其次为黄芪 354 ( 68.60% ),其余常见药物分别为甘草、川芎、芍药、桂枝等;而药物四气为温、平、凉药物。 结论: 在对产后身痛进行中药治疗时,主要选择益气补血和活血通痹为治疗方案常用处方,包括黄芪桂枝五物汤和四物汤,其中最为关键的药物组合以黄芪和当归为主,在对患者进行处方用药时,主要选择补血、活血、温经、益气、通痹为治疗原则。

  • 标签: 产后身痛 产后中风 处方规律 关联规则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心肌缺血的诱发试验。在进行此试验时,可因多种原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原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消失。正确认识心肌缺血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我们对冠心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来本单位咨询的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当中所有病例都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对A组进行重要治疗,对B组进行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的控制程度以及体重变化指数等。结果:A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血糖水平比B组低,P<0.05。A组并发症控制概率为95.23%,比B组的63.1%低,P<0.05。经过治疗以后,A组的体重指数为(19.15±1.64)kg/㎡,明显优于B组的(26.12±2.6)kg/㎡,P<0.05。结论:采取中药治疗方法,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在很大几率上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建议推广。

  • 标签: 中药治疗 糖尿病 并发症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取我院在2016-2018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625例患者的病历,统计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和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临床使用中药饮片18种,丹参使用频率最高,为58.2%;使用中药注射剂10种,注射用血栓通使用频率最高,为17.9%。共出现52例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是重复适用中药注射剂,占比为38.4%。结论 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药以饮片和注射剂两种类型为主,药品类型较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避免药物重复使用、过量使用。

  • 标签: 活血化瘀 中药注射剂 使用频率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12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的64份中药房处方采取未实施调剂质量管理,实验组64例患者的64份中药房处方采取实施调剂质量管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后可以发现,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

  • 标签: 中药房 调剂质量 临床效果 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女性寻常性痤疮(简称 AV)患者行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 110例 AV女性患者,以单双号法为标准, A组行中药治疗, B组行西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 B组;性激素水平低于 B组( P< 0.05)。结论:为 AV女性患者行中药治疗的效果较佳,可调节性激素分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 标签: 女性寻常性痤疮 中药治疗 性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面部淤青患者运用中药冷敷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收治的面部淤青患有者 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釆用口服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还有药物湿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冷敷即马齿苋、凌霄花、苦参等煎汁进行面部冷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面部疼痛感和淤青的消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将中药冷敷技术应用于面部淤青患者中,在治疗效果方面确有专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增生性瘢痕, 结合使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接收 的, 身体具有瘢痕的患者 100 例, 采用随机平均分组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 50 例患者, 分别用对照和观察给予其命名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单独针刺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方法。 结果 增生性瘢痕得到改善的对照组患者有 37 例, 占总人数的 74% ; 观察组患者有 49 例, 占总人数的 98%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讨论 在医疗机构内部出现增生性瘢痕的患者, 给予针刺配合使用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法, 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瘢痕增生的现状, 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 同时, 也能够促进患者未来的身体健康水平, 对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所以这种方法也值得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针刺 中药外敷 增生性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挖掘中医用药特点与治疗方式。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等方式,对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类资料中所应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选267篇资料中共发现186种中药,累积使用频率超过7000次。常用中药共计40种,累积后的使用频率高达68%以上。药性以温、寒、平展现,累积使用频率达92%以上,药味以及苦、甘、辛展现,累积频率达86%以上。讨论:对常用中药的功能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掌握中药药性及药味特点,既是中药用药风格的体现,也对患者病症的治疗有针对性作用。

  • 标签: 中药 类风湿关节炎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热奄包外敷对腹部手术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探讨。方法 用2018年-2019年在院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26例患者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分别为14例和12例,分别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和药学干预,对比相关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比参照组相关情况好;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比参照组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学干预能减少中药汤剂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汤剂 药学干预 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