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有助于加强人际沟通与交往,促使解决问题能力有效提高。要求医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且具有解决问题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我国医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理念。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如PBL教学法等,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重点分析案例基础的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以案例为基础 PBL教学法 肿瘤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首发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起病,1例类似于尺神经损害样表现,1例类似于正中、尺、桡神经混合损害样表现,经颅脑MRI及MRA检查均有脑皮质手运动区梗死病灶及血管病变。 结论 脑梗死可能表现为周围神经损害样表现,尤其是手部,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对可疑病例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明确诊断,临床医师需重视对此类病例的认识。

  • 标签: 脑梗死 周围神经样损害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人文理念基础的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4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即一组常规护理,一组人文理念基础的优质护理,分析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各项指标用时均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人文理念 优质护理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与之而来的是进行大量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核心。当下,癌症已经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管理切入点,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培养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探索中国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全程管理新模式

  • 标签: 癌痛 患者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分析采用以正念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对患有强迫症的患者进行随机抽选4例,通过对4例强迫症患者使用以正念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4例强迫症患者的相关研究和对量表图的分析可以得出,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在进行了正念基础的治疗法之后,其病情状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结论:在医院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对其采纳正念基础的治疗方法相对来说治疗效果更佳,更加适合对于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认知行为法 正念 强迫症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基础的心理干预实施效果。方法 选用2020年1月-12月院内进行手术的6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优质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观察组,有差异(P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优质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家庭中心的护理理模式的起源与进展、重点综述了家庭中心护理在儿童癫痫的护理应用现状。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 儿童 癫痫 现状
  • 简介:摘要:软组织外科学是由著名骨科专家“宣蛰人”创立的一个临床医学中的新分支。它是以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包括结缔组织等人体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软组织系统劳损性病变引起各种征象的疾病研究对象,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段的一门专科学【1】,棍针是由华侨陈伯甫先生带到香港,是以特定的棍状工具刺激穴位来防病治病的方法,治疗的重点在于对筋的治疗。本文中使用到的是由广东省中医院第八届杏林寻宝献宝专家钱卫东等人研发的专利产品-组合型棍针,它是将传统型棍针与艾灸相结合,融中医艾灸刮痧、西医肌肉松解一体的一项新技术。本人师从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嫡传弟子包寒义、组合型棍针发明人钱卫东老师,学习并掌握了软组织外科学理论指导的棍针操作技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慢性劳损疾病取得佳效。现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例进行系统的疗效观察,总结此项技术的经验和体会。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棍针 宣蛰人软外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患者跌倒恐惧时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6例,起止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一组与二组,护理方法分别是老年综合评估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护理后FES-1评分比较,一组是26.77±3.48(分),二组是20.15±3.09(分),(t=4.351,p=0.027),结果有差异。结论:老年患者跌倒恐惧护理时采用以老年综合评估基础上的护理干预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老年 跌倒恐惧 护理干预 综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文理念基础的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第3-4季度内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常规组(n=52),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人为理念基础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8.08%,常规组护理满意率85.54%,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理念基础的优质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具临床实践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人文理念 优质护理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将 3D打印模型基础的健康宣教应用于胸腰椎结核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7月— 2018年 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的患者总共 60例进行本次医学研究 。我们将这6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采用 3D打印模型健康宣教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评分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率 86.67%,较对照组的 53.33%高,此外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的评分也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 在胸腰椎结核的患者中应用 3D打印模型健康宣教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此种护理方法可作为临床上胸腰椎结核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法。

  • 标签: 3D打印模型 胸腰椎结核 健康宣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病患结合病例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儿科实习生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法,研究组则予以标准化病患结合病例教学法,观察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的学习成效各项指标均显著好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标准化病患结合病例教学法运用至儿科临床实践教育活动中,不单单能够改善传统教育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实现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成效,提高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标准化   患者结合病例    儿科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初产妇的产后护理中,总结并阐述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初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路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第1d、出院前、产后第42d抑郁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产后3个月内实验组攻击行为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后第1d、出院前、产后第42dEPDS评分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出院前EPDS评分大于产后第1d,对照组产后第42d大于出院前,两组产后3个月小于后第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产后护理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路径来说,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有效降低抑郁症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且根据对产妇实施的不同护理模式进行分组,且各为49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产妇,采用以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则为观察组产妇,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产后母乳喂养掌握以及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均较对照组的更高;且两组孕妇的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中,观察组的满意度97.96%>对照组的87.76%,p值均<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分娩产妇实施以家庭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产妇在分娩后的母婴需求,提升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22年05月-2022年09月收治的住院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参照组和中心组两组,参照组39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心组3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结果 中心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后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治疗患儿采取“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的提高康复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幼儿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家庭中心的探视模式对ICU谵妄患者ICDSC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0名ICU名谵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顺序标注序号,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中心的探视模式。进行为期3日干预后,观察患者谵妄情况、治疗干预度情况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ICDSC分值(6.17±0.78)高于观察组(5.97±0.84);对照组TISS分值(52.96±1.98)高于观察组(50.86±2.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2.0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2.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中心的探视模式能够降低ICU谵妄患者ICDSC分值和TISS分值,提高ICU谵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探视模式 ICU 谵妄 ICDSC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情境模拟教育法在儿科疑难急危重症病例临床实习的运用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床医学儿科方面30名学生为此次研究资料,开展两次疑难病例或急危重症探讨,一次传统方法,另一次情境模拟教育法,依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来对比两类教育方式。结果 老师对运用情境模拟教育法开展疑难危急重症病例探讨学生评价学习能力显著好于运用传统形式开展疑难病例与危重症探讨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临床实习过程中,疑难危急重症病例探讨过程中运用情境模拟教育法,可以填补在儿科实习阶段遇不到疑难危急重症的空白,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应对临床突发情况,进而提升教育成效。

  • 标签: 情境模拟教学法   儿科疑难急重症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发展飞快,社会大众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因此也给中医护理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中医护理教学工作要及时做出调整,更好应对新时期患者需求。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重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重点在于深化学生知识应用与工作发展。中医护理学科重在强调实践性,在护理教学中有效渗透行为引导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内涵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就如何以行为引导型教学依托实施中医护理教学进行探讨。

  • 标签: 行为引导 中医护理 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