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型肺癌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导汤与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诊治的60例肺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导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型肺癌应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导汤与化疗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葶苈大枣泻肺汤 导痰汤 化疗 痰瘀阻肺型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阴阳是中医基本理论之总纲,因此研究中医阴阳的本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建立阴虚、阳虚的动物模型,用滋阴药、助阳药使之恢复正常,并以此研究中药的作用和阐明“证”的实质,是近些年来研究虚证和补虚中药的一个活跃课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日益先进,已经从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免疫学、环核苷酸、微量元素以及组织形态等方面研究动物模型的变化和中药的作用。本文介绍国内研究阴虚、阳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和中药作用与评价。

  • 标签: 中药作用 动物模型 环核苷酸 滋阴药 助阳药 组织形态
  • 简介:目的:探究苗药双肾草水提液、醇提液对肾阳虚症小鼠主要性器官和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以小鼠主要性器官睾丸、前列腺、精囊、肾脏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等的湿重作为测定指标,测定各指标湿重体重比指数。结果:双肾草水提组、55%醇提组、95%醇提组的体重增长率都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对照组;水提组性器官精囊湿重体重比、睾丸湿重体重比、前列腺湿重体重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醇提各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免疫器官胸腺湿重、脾脏湿重体重比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肾草水提液对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小鼠主要性器官萎缩有明显改善作用,对免疫器官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双肾草 肾阳虚模型 氢化可的松 性器官 免疫器官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辛温归肺经(豆蔻、紫苏叶、白芷)与辛温归心肝经(红花、当归)中药对复合因素致肺阳虚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外邪犯肺)+冰水游泳(形寒劳倦)+服用冰水(内饮生冷)三因素复合造成肺阳虚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豆蔻、紫苏叶、白芷、红花、当归水提取物连续38天。试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体重、测量肛温、背温、抓力;末次给药后气管插管毛细玻管法测定排量;取血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解剖取心、肺、肝、肾、脾,测脏器系数。结果:①辛温归肺经药物:豆蔻、紫苏叶及白芷能提高肺阳虚大鼠体重、肛温、背温、抓力、血白细胞水平,减少量、血清NO、血液粘度、心系数、肺系数、脾系数、肾系数;紫苏叶还能降低肝系数,这说明豆蔻、紫苏叶及白芷性味归经相同(同属辛温归肺经),也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辛温入肺从而改善形体消瘦、阳虚内寒、背畏寒、体倦乏力、涎清稀、血液亏虚及血脉不畅等。②辛温归心肝经:红花及当归能提高体重、肛温、血细胞水平,减少血清NO、血液粘度、心系数、肺系数、肝系数;当归还能增加抓力,减少脾指数,这说明红花及当归(同属辛温归心肝经)也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辛温入心肝从而改善形体消瘦、阳虚内寒、血液亏虚及血脉不畅等。因归心肝经,入血分,补中有动,行中有补,具有较强的补血活血作用;但对肺阳虚证之背畏寒、体倦乏力、涎清稀等无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性味相同的中药,如果归经相同,则药理作用相近或相同;若归经相异,性味相同,则药理作用相差甚远。这体现了相同性味归经中药之间的药效相近,而相同性味不同归经的中药则药效相远。

  • 标签: 性味归经 肺阳虚证 模型大鼠 复合因素 中药 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揭示二者配伍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心阳虚衰证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 标签: 附子组分 干姜组分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 简介:目的:观察止眩颗粒对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瘀血9ml注入家兔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复制CSA模型,用眼震电图(ENC)、激光多谱勒及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颈部组织病理变化等观察药物对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止眩颗粒组、西比灵组在四柱秋千振幅10°、2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2W、4W,在振幅3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4W,对前庭血流(VBF)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止眩颗粒组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较模型组2、4周明显减少.结论:止眩颗粒对CSA模型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前庭器官和脑干神经元缺血损害,减少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控制颈部无菌性炎症,显著降低颈部肌张力,调节力学平衡等治疗作用.

  • 标签: CAS动物模型 止眩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