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制杉碱甲胃漂浮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方法:干粉直接压片制得杉碱甲胃漂浮片,并用HPLC检测杉碱甲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量。结果:杉碱甲胃漂浮片的迟滞时间小于5min,持续漂浮时间都大于12h,12h的累积释药量大于90%。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论:研制的杉碱甲胃漂浮片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和释药特性。

  • 标签: 石杉碱甲 胃漂浮片 漂浮和释药性能
  • 简介:目的:优选千层塔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以杉碱甲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最佳的杉碱甲提取工艺,即10倍量pH=1的硫酸浸提12h,超声30min,酸化2次,用NaOH碱化调pH=9;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出杉碱甲。结论:所选工艺条件具有科学、实用的特点。

  • 标签: 石杉碱甲 提取 正交设计 PH
  • 简介:目的:研究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xilogosideA(1)和holothurinB(2),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4≤MIC80≤16μg·mL^-1)。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三萜皂苷化舍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乳海参中分离得到,它们均显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奇乳海参 三萜皂苷 抗真菌活性
  • 简介: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吊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方法,分析比较不同产地吊苣苔中苯乙醇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100mm×2.1mm,1.8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mL·min^-1;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方式,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结果:不同产地吊苣苔中4个苯乙醇苷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对寻找高含量苯乙醇苷的资源植物及产地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标签: 吊石苣苔 苯乙醇苷 UPLC—MS/MS
  • 简介:目的:研究大黄素与姜黄素和苦参素的配伍组合对柯萨病毒B3感染小鼠的体内病毒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VB3感染的小鼠模型24h后,用大黄素配伍姜黄素、苦参碱的复方药物1.0g/kg、0.5g/kg、0.25g/kg三个剂量组连续15d进行治疗,观察感染小鼠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并取小鼠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病毒滴度测定、免疫荧光法检测和RT-PCR测定病毒核酸。结果:经复方大黄素治疗后的染病小鼠发病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下降;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中病毒滴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切片的荧光反应不明显,荧光点显著少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从小鼠脏器中提取病毒mRNA经RT-PCR、凝胶电泳分析,在0.5、1g/kg组中未检测出病毒核酸。实验还发现提取物组合比纯化合物组合毒性要低,疗效也好。结论:大黄素配伍姜黄素和苦参碱后能抑制CVB3病毒在小鼠心、肺、肾等脏器中的增殖,对小鼠脏器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姜黄素 苦参碱 柯萨奇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苔类植物地钱中具有微管抑制活性的大环双联苄类化合物。方法:在具有微管抑制活性的地钱提取部分中,利用LC-DAD/MS/MS方法检测其中的大环双联苄,通过制备高效液相分离和纯化此类化合物、光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利用稳定表达EYFP—tubulin的HeLa细胞株考察其抑制微管活性。结果:LC—DAD/MS/MS检测到11个双联苄类化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其中8个并鉴定为:异地前素C(1)、片叶苔素C(2)、新地前素A(3)、地前素A(4)、异片叶苔素C(5)、片叶苔素B(6)、羽苔素E(7)和地前素C(8)。化合物4和8具有显著的抑制微管解聚活性。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首次报道联苄类化合物具有微管抑制活性。

  • 标签: 石地钱 LC-DAD/MS/MS 双联苄 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