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盛夏的荷花池药市高温焖热,生意冷冷清清,加上近日成都天气高达34度以上,来药市购货的药商就更少,本期具体情况如下:

  • 标签: 荷花池药市 赤芍 行情 麦冬
  • 简介:目的:观察苍果喷雾剂对抗病毒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以苍果喷雾剂防治后,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变化。结果:流感病毒感染5天后,小鼠肺内TNF-α、γ-IFN水平明显升高,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则明显下降,而苍果喷雾剂防治组对其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苍果喷雾剂抗病毒、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的。

  • 标签: 苍果喷雾剂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目的:研究大黄素与姜黄素和苦参素的配伍组合对柯萨奇病毒B3感染小鼠的体内病毒抑制作用。方法:建立CVB3感染的小鼠模型24h后,用大黄素配伍姜黄素、苦参碱的复方药物1.0g/kg、0.5g/kg、0.25g/kg三个剂量组连续15d进行治疗,观察感染小鼠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并取小鼠的脏器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毒分离和病毒滴度测定、免疫荧光法检测和RT-PCR测定病毒核酸。结果:经复方大黄素治疗后的染病小鼠发病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下降;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中病毒滴度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组的小鼠心、肺、肾等组织切片的荧光反应不明显,荧光点显著少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从小鼠脏器中提取病毒mRNA经RT-PCR、凝胶电泳分析,在0.5、1g/kg组中未检测出病毒核酸。实验还发现提取物组合比纯化合物组合毒性要低,疗效也好。结论:大黄素配伍姜黄素和苦参碱后能抑制CVB3病毒在小鼠心、肺、肾等脏器中的增殖,对小鼠脏器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黄素 姜黄素 苦参碱 柯萨奇病毒
  • 简介:用BRK细胞研究了柴葛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先感染病毒后给药物、先给药后感染病毒和给药感染同时进行三种给药程序柴葛500μg/ml、250μg/ml均对HSV-Ⅱ有显著抑制作用,空斑减数试验与阻止病毒复制动力学试验表明柴葛能阻止HSV-2在细胞内复制。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柴葛 细胞复制 空斑减数试验 病毒复制动力学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油软胶囊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MDCK和Hela细胞分别测定流感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毒力(TCID50)以及药物对各细胞的毒性;采用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来测定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008ml/ml和0.0004ml/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5和30.莪术油软胶囊160、80和40mg/kg灌胃,对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株)和合胞病毒(RSV)引起的小鼠肺炎,能明显降低肺指数,降低死亡率.结论:莪术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及腺病毒7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莪术油 抗病毒作用 流感病毒A3 腺病毒7型 软胶囊 作用研究
  • 简介: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目的:阐明导致温郁金种质退化的原因。方法:以温郁金块茎、根茎和叶片作样本,采用NCM-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普通栽培的样品中发现甘薯病毒侵染,GAP栽培样品中未发现。块茎中检测到5种病毒复合侵染,根茎中检测到3种病毒复合侵染。叶片部分目前尚未测出甘薯病毒。结论:初步认定温郁金病毒病病原至少有5种,即SPFMV、SPFMMV、SPLV、SPMSV、C-6。其中SPMSV属首次在国内植物中测出。

  • 标签: 温郁金 甘薯病毒 病原 NCM-ELISA
  • 简介:本文采用正常小白鼠给药后,通过对NK活性、IL-2活性、Mφ活性、CIC含量、溶菌酶含量五项免疫指标的测定,分析黄芪在当归补血汤内的效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证实:当归补血汤内黄芪的用量既不可增,也不可减,而必须以“五倍黄芪归一份”的组方规律才是黄芪的最佳剂量。说明中医自古摸索与创导的宝贵经验能沿用至今,确实是祖国医学的珍宝。

  • 标签: 当归补血汤 NK IL-2 CIC 溶菌酶
  • 简介: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月至5月,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同比下降13.9%,出口价格同比上升7.5%;同时,中药出口企业结构呈现多元化,三资企业出口额占37.7%,民营企业占46.4%。

  • 标签: 企业结构 出口量 多元化 中药类 医药保健品 数据显示
  • 简介:目的:考察大黄鞣质类物质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毒关系,阐述大黄的毒效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大黄鞣质有效部位作用于正常HK-2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活性测定,细胞LDH漏出量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率测定考察其毒性及-毒关系。结果:大黄鞣质部位在剂量12.5-200mg/L范围内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轻微,对于细胞形态的影响只是轻微的使细胞形状变得狭长,抑制率在较高浓度200mg/L时仅达到20%;LDH的光密度值没有显著变化;在100mg/L时G0/G1期细胞有所减少,凋亡率有所增加。结论:大黄鞣质的肾细胞毒性作用较弱,100mg/L下的微弱毒性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

  • 标签: 大黄 鞣质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毒性 量-毒关系
  • 简介:因多数药物都有随着剂量加大作用增强,作用达峰值后,随着时间延长作用减弱。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药物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均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达。本文根据药物的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研究了党参水溶性部分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和灭炎灵对小鼠退热作用的效半衰期,药效半衰期(或半效期)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内的体存量,并依据体存量求其表观半衰期。结果表明,药物的上述三种半衰期都比较接近。其中以药效半衰期最长。

  • 标签: 半衰期 党参 灭炎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挥发油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一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单次灌服1.35ml/kg的吴茱萸挥发油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造成肝损害程度也不同,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6h达到高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吴茱萸挥发油可在给药8-72h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毒”关系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吴莱萸挥发油不同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小鼠单次灌服吴茱萸挥发油可造成小鼠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程度呈现有一定的“-时-毒”关系。

  • 标签: 吴茱萸 挥发油 单次给药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含水量、不同熏硫时间对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的影响,为建立党参药材的标准化熏硫工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ⅨU中二氧化硫残留测定法,对熏硫后的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水分党参经过不同时间熏硫后,发现当党参水分含量分别控制在15%、25%、35%时,熏硫时间分别控制在21h、18h、15h以内,二氧化硫低于400mg·kg^-1;水分含量在65%左右或趁鲜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超过400mg·kg^-1。结论:二氧化硫残留与熏硫时药材水分及熏硫时间有相关性,药材水分越高、熏硫时间越长,二氧化硫残留越大。

  • 标签: 党参 二氧化硫 残留量
  • 简介: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与薄荷酮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TLR/IFN信号通路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5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I)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三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Real-TimePCR法观察药物对HINl感染MDCK细胞后8h细胞TLR7、IFN-B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荆芥挥发油、胡薄荷酮和薄荷酮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0.20mg/ml、0.36mg/ml与0.43mg/ml,TC0分别为0.10mg/ml、0.10mg/ml与0.25mg/ml。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3.1×10^-3-0.mg/ml浓度时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其Ic5口分别为1.7×10^-3mg/ml与1.9×10^-3mg/ml,T1分别为120.83、184.54,呈一定量效关系;薄荷酮对流感病毒染毒的MDCK细胞几乎无保护作用。荆芥挥发油3.1×10^-30.10mg/ml浓度,胡薄荷酮1.3×10^-3-0.10mg/ml及薄荷酮7.8×10^-3-0.10mg/ml浓度时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直接杀灭作用,其IC。分别为3.1X10^-3、7.2×10^-3与1.9×10^-3mg/ml,TT分别为63.99、50.00和82.88。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O.1mtg/ml浓度时均显著提高TLR7、IFN-BmRNA表达水平,0.25mg/ml薄荷酮显著提高TLR7mRNA表达水平。结论: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薄荷酮作用不明显;三者均对流感病毒有显著直接杀灭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诱导IFN.B高表达,激活病毒模式识别系统有关。

  • 标签: 荆芥挥发油 胡薄荷酮 薄荷酮 MDCK细胞 甲型流感病毒 TOLL受体
  • 简介:目的: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金银花中具有抗人源手足口病毒HumanEnterovirus71(HEV71)的天然抑制剂。方法:以HEV71病毒衣壳蛋白为靶蛋白,通过PyRx运行AutoDockVina,对自建数据库中的金银花天然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用DiscoveryStudioVisualizer对小分子抑制剂与HEV71的结合模式进行3D建模,分析了得到的小分子抑制剂与HEV71之间的结合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对茯苓中的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作为对照。结果:虚拟筛选出了3个金银花中具有潜在活性的化合物:loniflavone,3'-Omethylloniflavone和3,5-dicaffeoylquinicacid。结论:虚拟筛选结果支持金银花具有抑制HEV71病毒活性,并且为金银花抗手足口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金银花 虚拟筛选 手足口病 HEV71 PyRx
  • 简介:实验表明:心复康Ⅰ号能显著增加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在1:4000浓度时不降低心肌收缩力及心率;对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有显著地对抗作用;还直接观察到心复康Ⅰ号对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缺血有显著地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

  • 标签: 心复康Ⅰ号 冠脉流量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耗氧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和药效成分皂苷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和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人参皂苷Rd和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的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的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的生物和最高的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 标签: 丛枝菌根真菌(AMF) 菌根侵染 三七 皂苷 HORM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