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中分离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海胆壳蛋白。方法:海胆壳先经丙酮脱脂,然后生理盐水提取、超滤、离心得海胆壳蛋白粗品。粗品经超滤、DEAE—SepharoseFastFlow及SephacrylS-400柱层析纯化得海胆壳蛋白SUP-1A。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纯度达90%以上。通过MTT法测定了SUP-1A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胆壳中分离纯化得到单一蛋白组分的SUP-1A,MTT法表明SUP-1A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从海胆壳中分离纯化到一种蛋白组分SUP-1A,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海胆蛋白 分离纯化 抗肿瘤
  • 简介:癖多由肝、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异常,进而引起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变化所致。主要可分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冲任失调等证型。临床上各证型多相互转化,病理变化相互掺杂,须分析证型,审慎用药。

  • 标签: 乳癖 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在果糖诱导大鼠产生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果糖能否引起瘦素功能失调及抗高尿酸血症剂天然产物槲皮素和芦丁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饮用10%果糖水溶液共8周。第4周后分别口服给予大鼠槲皮素和芦丁,并以别嘌呤醇为阳性对照药。分别测定给药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血清尿酸和胰岛素等水平。选择血清和下丘脑瘦素水平及脂肪组织瘦素分泌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瘦素功能的变化。选择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指标评价果糖诱导大鼠体内血脂失调。结果:果糖显著提高大鼠血清尿酸、胰岛素和瘦素等水平,并伴有血脂失调。再者,果糖显著上调大鼠脂肪组织ob基因的表达以增加脂肪分泌瘦素的功能。槲皮素、芦丁及别嘌呤醇可显著逆转果糖所致大鼠血清瘦素、血脂及脂肪分泌瘦素功能的异常。进一步研究发现果糖显著降低大鼠下丘脑瘦素水平,而槲皮素、芦丁和别嘌呤醇却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果糖能诱导大鼠产生高瘦素血症及下丘脑瘦素缺乏症,这与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密切相关。天然降尿酸剂槲皮素和芦丁可通过逆转果糖所诱导大鼠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失调症的作用改善果糖所致大鼠瘦素功能失调。本研究为果糖引起高瘦素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从药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降尿酸剂改善果糖所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大鼠的高尿酸血症和瘦素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

  • 标签: 果糖 高瘦素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槲皮素 芦丁
  • 简介:目的:明确为害山牵牛的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牵牛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结论:该病原菌危害山牵牛造成其叶部病害,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山牵牛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病原鉴定
  • 简介:目的:以安巴布剂中芍药苷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浓度氮酮对该制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HPLC测定接受液中芍药苷含量。结果:不同浓度氮酮对芍药苷均有促渗作用,3%氮酮对芍药苷的促渗作用最强。结论:氮酮浓度为3%时促渗效果最佳,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乳安巴布剂 芍药苷 HPLC 体外透皮吸收
  • 简介:多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方面的主要生物活性。多糖是大分子物质,且不同于蛋白质等大分子,它的分离纯化方法与手段有其特殊性,而通过分离纯化获得的均一的多糖组分又是进行结构分析、药理和构效关系等研究的首要条件。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对多糖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多糖 生物活性 分离纯化方法
  • 简介: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萜内酯,因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对银杏酮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分离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银杏酮酯提取及分离方面的新技术,对各类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银杏酮酯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高效合理地开发银杏酮酯产品提供参考。

  • 标签: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银杏内酯 提取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不同产地人参差异蛋白的研究。方法:首先确定人参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膜杂交实验条件,进而使用多肽阵列与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进行杂交。结果:不同产地人参蛋白有明显差异,其中高纬度地区(逊克、木兰)人参蛋白与低纬度地区(长白、集安、抚松)人参蛋白间差异较大,同一纬度地区人参蛋白差异较小。结论:多肽阵列技术能够进行不同生长条件下人参差异蛋白的研究,不同产地的人参蛋白具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获得人参蛋白特征性表达图谱,可用于人参的鉴定。

  • 标签: 人参 蛋白 多肽阵列 差异
  • 简介:口服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是决定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肠道中有许多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相互作用方面起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肠道膜转运蛋白及其转运机制,提出利用转运蛋白的特性和转运蛋白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对中药成分中的一些转运蛋白底物及中药-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肠吸收 转运蛋白 相互作用 中药
  • 简介:目的:研究一株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ilicagel,Rp-18silicagel)和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其结构由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DEPT,1H-1HCOSY,HSQC,HMBC和NOESY)和HRESI-Q-TOFMS解析。结果:从拟盘多毛孢菌的静置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到一个倍半萜化合物(1)和一个已知化合物4-羟基苯乙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拟盘多毛孢菌 新倍半萜 4-羟基苯乙醇
  • 简介:甘草为我国常用药材,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大孔树脂在分离纯化甘草皂苷类成分、甘草黄酮类成分及甘草多糖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加强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除甘草酸以外的甘草活性成分的研究;不同类的活性成分通过一个大孔树脂柱完成分离;大孔树脂法与其他分离纯化方法联用方面的研究;建立相关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模型的,进而指导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甘草 活性成分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 简介:目的:对山楂核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D101,硅胶,ODS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此外,还对化合物进行了OPM2和RPMI-8226两组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从山楂核中得到4个化合物:(7S,8S)-4-[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oxy]-3,5-dimethoxybenzaldehyde(1),(+)-balanophonin(2),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coniferylaldehydeether(3),buddlenolA(4)。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降木脂素。化合物24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4的抗肿瘤活性不明显。更多还原

  • 标签: 山楂 降木脂素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粗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集我国人参主产地长白山区不同年限、不同海拔人参,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人参根中粗蛋白的含量。结果:同一海拔同一地区4年生人参粗蛋白含量高于5年生。海拔127-305m人参粗蛋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400~600m粗蛋白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海拔700—1410m粗蛋白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其中珲春地区4年生人参,海拔高度在127m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41%;长白地区5年生人参,海拔高度在1410m的含量最低为7.92%。

  • 标签: 人参 人参粗蛋白 海拔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揭示中药饮片六神曲传统发酵炮制工艺中有益微生物种群。方法:应用经典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结合形态学考察和16SrRNA或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六神曲发酵炮制过程中样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及初步菌种分类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细菌8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4株。8种细菌分别为成团泛菌、溶血葡萄球菌、阿氏肠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戊糖片球菌;3种酵母菌分别为伯顿生丝毕赤酵母、汉氏德巴利氏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4种丝状真菌分别为卷枝毛霉、总状毛霉、尔青霉、亮白曲霉。结论:六神曲传统发酵炮制工艺涉及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发酵过程,为后续建立六神曲现代发酵炮制工艺奠定了菌种基础。

  • 标签: 六神曲 发酵 微生物 分离 鉴定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紫黄膏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愈合作用。方法:利用混合燃料法制备大鼠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纽、紫黄膏高、低剂量组和美宝组,每组12只。紫黄膏高、低剂量组和关宝组的大鼠每天1次分别涂以复方紫黄膏(0.3g/g,0.15g/g)和美宝湿润烧伤膏,连续给药28d,采用Nagelsehmidt法计算创面愈合率,ELISA检测烧伤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并于烧伤后的14d和28d对大鼠创面皮肤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相比,7d、14d、28d紫黄膏高、低剂量组和美宝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和关宝组相比,紫黄膏高、低剂量组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紫黄膏高、低剂量组和美宝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恢复较模型组快.EGF含量也较模型组高。结论:复方紫黄膏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烧伤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复方紫黄乳膏 烧伤治疗 致炎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奇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奇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xilogosideA(1)和holothurinB(2),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4≤MIC80≤16μg·mL^-1)。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三萜皂苷化舍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奇海参中分离得到,它们均显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奇乳海参 三萜皂苷 抗真菌活性
  • 简介:目的:研究DM301大孔树脂对大黄总葸醌的吸附性能及分离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大黄总蒽醌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总蒽醌的含量。结果:DM301大孔树脂对大黄总蒽醌适宜的交换吸附条件为:以10g大孔吸附树脂为标准量,最大上样量为3.4g·g^-1(生药材/干树脂),最佳上柱工艺为药液浓度含生药量0.40g·mL^-1,pH6,流速为1mL·min^-1,90%乙醇洗脱,洗脱液用量为80mL。验证实验证明,DM301对大黄总蒽醌的动态吸附率在70%以上,洗脱率在80%以上。结论:DM301大孔树脂交换吸附大黄总蒽醌的纯化方法可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DM301大孔吸树脂 大黄 总蒽醌 分离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灌胃给药后,收集大鼠胆汁,液液萃取,采用HPLC/MS/MS法分析鉴定罗通定的代谢产物。色谱柱Lichrospher-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37:63:0.063,V/V/V),冰醋酸调pH至6.3,检测波长281nm。结果:在大鼠胆汁中发现2个罗通定代谢产物,初步推测其结构为罗通定单羟基化后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产物。结论: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主要以羟基化后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排泄。

  • 标签: 罗通定 左旋四氢巴马汀 胆汁 代谢产物 LC/MS/MS
  • 简介:目的:研究广枣(Choerospondiasaxillaxi(Roxb.)BurttetHill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及硅胶柱分离.元素分析和波谱技术结构鉴定.结果:从广枣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胸腺嘧啶脱氧尿苷类化合物,结构为5-甲基-3′,5′-二氧-(对氯苯甲酰基)-2′-脱氧尿苷.结论:该化合物为一新天然产物.

  • 标签: 广枣 化学成分 元素分析 波谱技术 中药材 胸腺嘧啶脱氧尿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