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断指再植术后,其关键在于血液循环的好坏,而血液循环的好坏则由血管的损伤程度、血管的痉挛状态、血液的粘稠度来决定。我们自2002年以来,对部分断指再植成功后,运用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法,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补阳还五汤:断指再植术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早期非进行性脑损伤继发中枢性运动障碍所致瘫痪的儿童,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发育情况。方法:随机抽样23例脑瘫儿童,年龄在出生后1岁至5岁之间,全部病例不能站立行走,其中不能坐立者13例,能坐立者10例,作颈椎、腰椎侧位x线照片,观察其椎曲状态。结果:能坐者,腰椎有生理弯曲,但颈椎无生理弯曲。不能坐者,颈腰椎均无生理弯曲。结论:腰曲是坐立后,在上半身重力和腹腔垂力作用形成,颈曲只有能站立行走,在腰大肌动力作用于前后纵韧带牵引力下形成。人类颈、腰曲发育形成是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作用,与遗传无关。

  • 标签: 脑瘫儿童 坐立 颈曲 腰曲 腰腹三角
  • 作者: 胡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骨伤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中医医院,云南广南663300
  • 简介:目的 探析阳还五汤在中医骨伤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96例骨伤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7.1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骨伤科患者的诊疗当中,阳还五汤能够加快患者骨伤的治愈速度,改善骨伤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补阳还五汤;中医骨伤科;治疗有效性
  • 简介:目的:研究颈椎病颈曲改变与腰曲的关系,探讨颈椎病在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基础。方法:用随机抽样法对诊断明确的颈椎病,同时摄有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者共437例,分别测量颈、腰椎曲弓形面积并进行分级,按性别、不同年龄组,各病种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椎曲减小的颈椎病,腰曲也同样减小者占98.63%。颈曲改变与腰曲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曲改变并腰曲改变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曲改变是导致颈曲改变并发颈椎病的重要病因。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病病因 颈曲 腰曲 椎曲分级标准 椎曲弓形面积
  • 简介:目的:研究腰曲对颈曲的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腰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腰曲站、坐前后椎曲X线的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腰曲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曲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腰曲变化影响到颈曲,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曲改变是颈椎病、颈腰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下X线照片 站位 坐位 椎曲弓形面积 颈曲 腰曲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腰曲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显示短缩,平均为1.2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腰曲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腰大肌。结论:腰大肌的伸缩是腰曲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X线检查 伸缩运动 生理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健腰密骨对腰神经根压迫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SD雌性大鼠84只,随机分7组,腰神经根压迫模型建立后,连续给药30天后,透射电镜检测神经根超微结构,ELISA检测神经根周围蛋白含量。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健腰密骨各治疗组神经根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用药组PGE2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1);除莫比可组外,各用药组6-酮-PGF1α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腰密骨能改善受压迫神经根的纤维结构,减少神经根周围炎性介质的含量,改善神经根周围的血液循环。

  • 标签: 腰腿痛:腰神经根压迫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复方芪麝对双前肢去势大鼠直立模型退变椎间盘形态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1月龄SD大鼠双前肢9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芪麝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术后4、6、8月随机提取10只复方芪麝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一个月,并于术后5、7、9月处死三组大鼠,取下腰部椎间盘,并进行藏红和天狼猩红形态学染色、免疫组化分析以及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结果:形态学藏红染色显示复方芪麝增加椎间盘高度,防止纤维环撕裂和板层紊乱情况,增加软骨终板非钙化层胶原基质,防止其排列紊乱;免疫组化染色见到,复方芪麝可以明显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降低软骨终板x型胶原表达;实时定量Realtime.PCR分析发现复方芪麝片在各时间点可以均显著增加Col2almRNA的表达,在术后7月和9月降低Colloal,MMP3,MMP13和IL.1betamRNA表达。结论:本研究证实复方芪麝可以改善直立造成的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

  • 标签: 复方芪麝片 去双前肢大鼠直立模型 椎间盘退变 细胞外基质 Ⅱ型胶原 MMP3
  • 简介:腰椎间盘内压变化与椎曲论腰椎间盘内压的形成除了与众多躯干肌群的张力有关外,更与腰椎的屈伸运动(即腰椎曲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一幅被广泛引用的腰椎间盘内压在不同体位时的变化图中,为什么在所有腰椎前屈位时腰椎间盘内压都增高?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当腰椎前屈时,原来由腰段脊柱前部结构(椎体和椎间盘)和后部结构(主要是小关节)共同承担的压缩载荷(重力负荷十肌肉张力负荷)转移到了脊柱前部结构上,也就是说,

  • 标签: 腰椎疾病 椎曲论 生物力学 椎间盘内压 后部结构 重力负荷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颈椎椎曲紊乱之颈椎病病因。方法:通过X线颈椎侧位及包括上段胸椎之正位像观察,测量导致颈曲改变之颈胸椎正位像之侧凸度数。结果:448例颈曲改变之颈椎病X线显示,占87%有上段胸椎超5度以上侧凸,表明胸背损伤是颈椎骨关节紊乱主要原因。

  • 标签: 胸椎 颈曲 颈椎病 X线片 正位 改变
  • 简介: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脊柱及其稳定性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和运动、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多种功能。由于脊柱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柱一旦失稳,除了导致脊柱本身及相关结构组织的病变以外,还可通过血管、神经的反射作用使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内脏产生功能上的异常。因而,脊柱的稳定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 标签: 脊柱稳定 生物力学 整脊学 人体平衡 节段支配 稳定性
  • 简介:椎间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伴典型疼痛分布和神经功能障碍,但是在放射线检查和手术中并未发现突出的椎问盘物质的临床表现已经表明,机械因素可能不是唯一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因素。因此,已经有人建议认为椎间盘组织本质上可能具有致伤属性,可能就是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意义所在。然而,直到最近才通过实验证明,在无任何机械变形的猪中,于硬膜外应用自体髓核会引起邻近神经根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比。该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化 生物化学因素 神经功能障碍 甲基强的松龙 自体髓核
  • 简介:椎间盘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伴典型疼痛分布和神经功能障碍,但是在放射线检查和手术中并未发现突出的椎间盘物质的临床表现已经表明,机械因素可能不是唯一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因素。因此,已经有人建议认为椎间盘组织本质上可能具有致伤属性,可能就是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意义所在。然而,直到最近才通过实验证明,在无任何机械变形的猪中,于硬膜外应用自体髓核会引起邻近神经根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该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在下面进行讨论。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因素研究 生物化学 坐骨神经痛 椎间盘退化 神经功能障碍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疾病。由于本症的病因复杂,病理机制也未完全明了,许多问题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不过腰椎管狭窄症作为一种临床综合症的观点已经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就其分类,国内趋于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采用Nelson的分类法)。而且,比较一致的认为,腰椎管狭窄症以继发性为多。有统计资料表明,原发性椎管狭窄占3%,继发性椎管狭窄占97%,其中退变性占70%。至于其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 标签: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整脊治疗 非手术治疗 价值 中医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肌拉伸带动脊柱伸展应力的生物力学关系。背景资料:脊柱三维结构之六大自由度是刚体运动,未包括肌肉动力作用的纵轴伸缩运动。人类椎曲形成于二足支撑诱导的应力功能性适应,未知主要源自何肌力。颈腰痛导致脊柱所致力学改变问题远未解决。方法:取家兔12只,分3组,每组4只,解剖后保留枢椎以下完整之脊柱及骨盆、髋关节、股骨,不损伤脊柱前纵韧带及所附着之腰大肌、以及附着于脊柱背侧的肌肉韧带。置于生物力学拉伸测试仪(日本岛津制作所产AGS-J系列)上端十字头分别夹枢椎(颈胸腰段)。第1胸椎(胸腰段)和第12胸椎(腰段)下端十字头夹股骨上部,分别作有腰大肌状态下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自屈曲位到过伸带动脊柱自屈曲位到过伸位拉伸试验,测定两种不同状态下脊柱各节段的伸展应力(N/mm^2)。结果:有腰大肌状态和切断腰大肌状态下,股-髋-脊柱拉伸后脊柱伸展应力分别为:颈胸腰全段平均为306.6675N/mm^2:78.7167N/mm^2胸腰段为680.8417N/mm^2:373.0375N/mm^2;腰段为1990.7944N/mm^2:523.0608N/mm^2经统计学分析,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腰大肌拉伸对脊柱伸展应力影响显著,是脊柱伸展运动主要作用力,颈胸腰段占75%、胸腰段占45%,腰段占74%的伸展应力源自腰大肌。脊柱运动在腰大肌作用下产生纵轴伸缩活动度;二足步态在腰大肌拉伸脊柱伸展一过伸动态下形成颈、腰曲;牵引下肢、过伸悬吊腰椎可解决因病所致脊柱力学紊乱临床问题。

  • 标签: 腰大肌 拉伸脊柱伸展应力 生物力学 运动力学 颈曲 腰曲
  • 简介:我于2003年毕业于洛杉矶克利夫兰市脊椎治疗大学,同时还毕业于洛杉矶大学的一个中医学校南Baylo大学。2004年我考取了按脊师执照。毕业之后,我感觉到我需要学习更多的中医技能,因此我两次来到台湾学习中草药和针灸。我第二次在台湾学习期间,我的老师推荐我到中国中医研究院来学习,这是中国最好的针灸学校。

  • 标签: 中医 整脊学 生物力学 针灸 整复手法 脊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