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温针灸法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取足三里、肺俞以及定喘为主穴,膏肓、心俞、大椎以及风门等为配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背部穴位及足三里同时予以温灸2壮,每次留针约0.5h,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每日2次(50μg沙美特罗和250μg丙酸氟替卡松),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寒热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1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最大呼气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寒热症状综合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对改善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针灸疗法 肺功能 温针灸
  • 作者: 周艳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内蒙古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中蒙医院,内蒙古 满洲里021410
  • 简介:目的: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应用温针灸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6-2021.7患者80例,科学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西药控制和温针灸疗法治疗,研究了解患者治疗后身体状态,分析治疗前后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指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经期疼痛缓解为39例占比97.50%,与对照组的80.00%相比明显高。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和血清疼痛相关五项指标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中结合病症情况对症治疗,通过温针灸疗法帮助改善患者子宫状态,降低患者的身体疼痛介质,整体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疗法;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