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放血配合雷火灸治疗梅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梅气患者采用双侧肝俞穴点刺放血,雷火灸条悬灸膻中、中脘穴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6例治愈,4例有效,治愈率80%,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放血配合雷火灸治疗梅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梅核气 穴位放血 雷火灸
  • 作者: 刘镇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07-28
  • 出处:《健康养生》2018年第7期
  • 机构: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龙中心卫生院,四川 泸州 646100
  • 简介:现在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出现失眠的次数也在增多。在夜里人们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而且失眠的情况逐渐有向年轻化转变的趋势,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而真正把失眠问题当作一种疾病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却少之又少,只有当出现明显的失眠症状时才开始重视。其实失眠并不需要运用一些西药进行系统性的治疗,可以尝试中医针灸来改善睡眠状态。

  • 标签: 失眠;中医针灸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因子-κBp65(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的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的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未行造模外,其余2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摸。模型组不予干预,正常饮食,穴位埋线组于"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15d后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症状和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脾淋巴细胞因子-κBp65(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蛋白的表达。结果:穴位埋线组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大鼠黏膜组织损伤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增多(P<0.01),β2AR的表达减少(P<0.01),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大鼠脾淋巴细胞NF-κBp65减少(P<0.01),而β2AR的表达增多(P<0.01),两组脾淋巴细胞NF-κBp65和β2AR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实验性结肠炎明显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p65及相关信号分子β2AR,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结肠炎 穴位埋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2 核因子-κB 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