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 标签: 胸痹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 经络
  •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红外热成像技术 寒凝
  • 简介:为研究气功锻炼过程中相关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应用远红外热像仪观察练功者练功前、中、后右手各部位体表温度的变化.结果:练功运气过程中右手各手指(包括各指节、指端)、手掌及劳宫穴温度迅速上升(与运气前比较,P《0.05~0.01);收功后温度迅速下降至练功前水平或略低.提示练功时随着气在经络中运行的加快,其中的血也加快了运行,为"气为血之帅"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气功运气 手部 远红外热像图 气血理论
  • 简介:伤风顾名思义是“热天伤风”。它属中医感冒范畴,病因都是感受风寒,症状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咽痒痛等,由于发生机制不同,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方法也大相径庭。

  • 标签: 热伤风 藿香正气液 清凉油 风油精 感冒
  • 简介:西医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血管,帮助疗伤、清洁杀茵、抗病毒.助消化和抗衰老等作用,不过那是近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而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唾液的神奇功效,并从养生和治疗的角度给予唾液非常高的地位。中医理论认为,唾液金津玉液一样珍贵,半点也含糊不得。这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里的两位男女主角比着赛吐唾液,是无论如何也要不得的。

  • 标签: 唾液 《泰坦尼克号》 现代医学 中医理论 抗衰老 女主角
  • 简介:本文基于中医临床观察和理论探讨从症、证、病、治法、文献、文理、医理等方面对风感冒病因属风提出质疑,认为此证发病非感受风热病邪所致,实由外感风寒所致,属伤寒日久出现的兼变证,治法亦不能局限于“辛凉”。

  • 标签: 感冒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 简介:摘要目的: 罗红霉素制剂近红外定性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 OPUS 扫描 52 个国检品种的罗红霉素制剂,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和定性鉴别模型的结果:用 BrookeMatrix-F 近红外光谱仪精确鉴别罗红霉素制剂的两种定性模型,区分不同的制剂。结论:该模型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罗红霉素制剂的鉴别,并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现场筛查。

  • 标签: 近红外 定性模型 罗红霉素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在中药鉴定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运用红外光谱法对中药的相关方面进行鉴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红外光谱法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部分应用进行介绍。

  • 标签: 红外光谱法 中药鉴定 应用
  • 简介:对“营”证素的特征证候及特定治法方药进行探讨。从中医学对“营”“营分”的认识,“营”的证候、鉴别与其他证素的关系,证素“营”常见证型及证治方药,“营”临证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证素 营热 辨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 ~2017年 9月之间来该院诊治的疑似卵巢黄体破裂患者 13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阴道、腹超声诊断,以手术或保守治疗的结果为确诊依据,对比两种超声联合和单一超声或确诊结果差异,并对比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和其余急腹症患者的血流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共 94例( 69.12%)卵巢黄体破裂,而联合超声检查有 87例( 63.97%),其准确率为 92.55%( 87/94),两者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 0.05。然而,经阴道超声、腹部超声分别有 70例( 51.47%)、 54例( 39.71%),其准确率分别为 74.47%( 70/94)、 57.45% ( 54/94),与联合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 0.05。确诊的卵巢黄体破裂分型患者结果与联合超声检查结果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 0.05。然而,经阴道、 腹部超声 检查的卵巢黄体破裂分型患者结果与联合超声检查结果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 0.05。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与其余急腹症患者的血流频谱表现、异位妊娠情况、血流参数等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 P < 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卵巢黄体破裂具有较高准确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超声 阴道超声 联合检查 卵巢黄体破裂 临床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