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所谓经方,就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之方。在详细总结经方用药精准、药味简洁等特点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抓主证、用主方,随证加减,以及关注方后注释等使用经方的基本规律,以便更准确有效地使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经方 精准 简洁 抓主证 用主方
  • 简介:目的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针刺治疗眼干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4部古代医籍及23篇针刺治疗眼干的现代临床报道,统计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干取穴及归经情况,总结古今治疗眼干的经验异同。结果14部古代医籍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93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23篇现代临床报道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5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督脉和任脉。结论古今治疗眼干相同之处是取穴频次最高的穴位均为睛明,穴位的归经均以三阳经为主;古今治疗的差异是古人针刺处方精简,而现代医家进行辨证论治,增加配穴,且在临床上广取经外奇穴,外关穴适用于干燥综合征眼干的治疗。

  • 标签: 眼干 干燥综合征 针刺 取穴规律 文献检索
  • 简介: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方剂治疗肺间质疾病(ILD)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痿及肺痹的中医古方建立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22.0及SPSS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实现数据挖掘。结果:共检索到方剂84首,中药189味,高频中药57味,甘草、茯苓、桔梗、人参、麦冬等较为常用;补气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平、寒,五味以甘、苦、辛,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较常选用;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1.214%,其中补虚以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等治法为主;泻实以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为主,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3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34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人参、甘草→桔梗等为常用。结论:古代方剂治疗ILD多从肺、脾、胃、心、肾手,以补虚泻实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和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方法进行组方治疗。

  • 标签: 中药复方 肺间质疾病 数据挖掘 频数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小鼠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并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小鼠糖尿病模型,根据L16(215)设计实验,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味药材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血清甘油三醋(TG)和胆固醇(TC)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单用君药黄芪可降低小鼠血糖、血清TG和TC含量。黄芪桂枝君臣配伍具有降低血糖、血清TG和TC的协同作用,黄芪芍药君臣配伍可协同降低小鼠血糖值,黄芪生姜君佐配伍对降低小鼠血清TG含量也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为君药,配以臣药桂枝芍药,辅以佐使药生姜大枣治疗糖尿病的配伍规律具有其内在的科学内涵。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糖尿病 配伍规律 血糖
  • 简介:目的:本文收集并总结了101例慢性咳嗽病例,以分析刘良徛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所搜集的176条处方进行用药的频次统计及分析,总结刘良徛教授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用药规律。结果:在176个处方中推演出核心组合13个,新方13个。结论:刘良徛教授认为风、寒、湿三邪为慢性咳嗽的主要致病因素,提出“病位论治”慢性咳嗽,以疏风利咽、温肺宣肺为主,以全程温法为根本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慢性咳嗽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刘良徛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取2007-2016年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简称脑梗死)相关文献,使用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分析法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354篇,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治疗冠心病使用频次高的中药是川芎、丹参、甘草,高频中药组合40条;治疗脑梗死频次高的中药是地龙、川芎、当归,高频中药组合107条。2组使用最多的组合均是川芎、当归。冠心病与脑梗死共同高频中药组合21条。结论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多使用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痰通络功效的中药。

  • 标签: 用药规律 冠心病 脑梗死 关联原则
  • 简介:目的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及其证素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统计2007年1月—2016年12月间符合要求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剂,运用SPSSStatistics20.0和SPSSModeler15.0分析其用药规律及证素分布。结果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为甘草、白术、茯苓、柴胡、半夏、陈皮、枳壳、党参、白芍、厚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种类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化湿药、清热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在胃、脾,同时涉及肝,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阳虚、血瘀。常用的药对是柴胡和川芎、柴胡和郁金、白术和莱菔子、白术和枳实、白术和麦芽,常用的角药为柴胡—白芍和枳壳、白术—麦芽和六神曲、白术—麦芽和茯苓、白术—山楂和陈皮、柴胡—香附和白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主要在胃、脾,同时与肝相关,病性多为气滞、气虚和热,夹有阳虚和血瘀,用药以理气、补气为主,导滞清热化湿为辅,其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 数据分析 用药规律 证素
  • 简介:目的:挖掘名老中医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遣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王行宽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味及经方、验方进行频繁项集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王教授辨治心悸法以通补兼施,用药平和;(2)善用药对,配伍精当,常用药对如五味子与麦冬、白参与麦冬、柴胡与黄芩、黄芩与法半夏、黄芩与枳实;(3)王教授遣方最常用生脉散、柴芩温胆汤、平肝煎、养心安神饮等;可信度最高的关联为生脉散与柴芩温胆汤。结论:“虚实并进”“善用药对”乃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用药特色;“肝心同治,善用经方,活用验方”为王教授遣方规律

  • 标签: 数据挖掘 王行宽 肝心同治 心悸 遣方用药
  • 简介:一部人文经典恰如一座人类心灵的灯塔,指引人们取向幸福的彼岸。《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一本旨在带领人们取向生命教育和幸福彼岸的充满人文厚度之书。作者倡导让教育回到最初的原点,回归自然的生命教育,在乌托邦式的教育信仰支撑下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精神的超脱与超越,在五彩缤纷而充满趣味的个性化教育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去获得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幸福。这正是当下人们亟需的一种精神信仰与依托,正是教育的应然取向。

  • 标签: 智慧教育 生命教育 自由教育 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