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穴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穴位的大小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有关穴位的一些模糊认识。

  • 标签: 穴位 大小
  • 简介:基于香港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对针灸机理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说:穴位的本质就是针灸针的机械运动(或艾灸的热效应等)转化为细胞信号并激活细胞产生效应的敏感点(或者特定点、特异点等);经络的本质就是这些有密切关系的(效应相关的)细胞(以及其它相关的组织结构等或效应传导通路等)的空间分布。

  • 标签: 穴位 经络 针灸 本质
  • 简介:(2)天枢【位置】脐中旁开二寸处(如图28所示)。【作用】调理胃肠,止吐豁痰,宁心安神。

  • 标签: 锻炼方法 穴位 经络 健身
  • 简介:湿疹的痒,不同于麻疹般发作时那种爆发性的痒,而是一种会感觉到阴湿的刺痒。这种刺痒也会影响人的心情,连自己也无法清楚是痒或是有什么东西附着的感觉。就像蚂蚁在爬的感觉,使人无法忍受。尤其是身体较柔软及较敏感的部位。这种病症是越抓越痒且斑疹越多,有时会因痒得睡不着。

  • 标签: 湿疹 穴位 治疗 爆发性 感觉 麻疹
  • 简介:小腿痉挛大都是由于剧烈运动,尤其是短距离赛跑、柔道、游泳、马拉松等较容易引起。但是在疲劳之时或远足回来就寝之时也会发生。痉挛时小腿会宛如铁一般硬直,尽管你用力拉也难以拉直,而且会感到痛苦难当。

  • 标签: 小腿 穴位 治疗 剧烈运动 短距离 马拉松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耳穴压疗法对晚期癌症患者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30例晚期癌症呃逆患者,以针刺结合耳穴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针刺结合耳穴压疗法是缓解晚期癌症呃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电针 耳穴贴压 拔罐 呃逆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风湿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耳针配合穴位注射。以疼痛分级法评定止痛效果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炎性指标ESR和CRP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对照组ESR和CRP下降不明显,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ESR和CRP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风湿性疼痛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 标签: 风湿性疼痛 耳针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少商、商阳、大椎三穴合用对咽喉肿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7例咽喉肿痛患者采用少商、商阳、大椎穴位点刺放血,观察三穴合用的治疗效果。结果:穴位点刺放血对咽喉肿痛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8.9%。结论:少商、商阳、大椎三穴合用治疗咽喉肿痛效果显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 标签: 穴位 少商 商阳 大椎 咽喉肿痛 穴位点刺放血
  • 简介:ByusingacupointinjectionwithantibioticsintoHuiyin(CV1)andtheprostate,wetreated122casesofchronicprostatitis.Thereportisnowgivenasfollows.1ClinicalData1.1DiagnosticcriteriaThediagnosticcriteriawerereferredtotheinvolvedstudies[1,2].(1)Urgent,burninganddripping

  • 标签: 水针 前列腺炎 会阴
  • 简介:[目的]观察加用穴位按摩配合饮食护理改善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饮食护理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3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穴位按摩配合饮食护理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便秘症状,且简便易行。

  • 标签: 中风 便秘 穴位按摩 饮食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热敏灸合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属于缓解期患者随机纳入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热敏穴敷贴、热敏灸、常规穴位敷贴为治疗方法的4个不同分组及每个分组3个不同水平,观察患者的哮喘年发作次数、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分级、年感冒次数、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等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判定其疗效。结果: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热敏穴敷贴组(为80.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二者与热敏灸组(为43.33%)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常规穴位敷贴组(为63.3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次数与疗效方面,治疗3次与9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热敏灸合穴位敷贴、热敏穴敷贴可有效减少哮喘缓解期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时严重程度;2.敷贴次数的增加可提高临床疗效;3.热敏灸合穴位敷贴可做为一种新的防治哮喘的方法,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敏灸 位敷贴 支气管哮喘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穴位疗法 肌肉疲劳 5-羟色胺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和模型组,经预处理和青霉素腹腔注射造模,观察并记录造模后90min各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与发作级别以及实验前后6d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①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降低发作程度以及延长潜伏期(P〈0.05),其中以埋线组最明显,西药组、针刺组次之,但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西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埋线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平稳,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增长趋势较造模前放缓,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可延缓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且可维持大鼠体重的正常增长。

  • 标签: 穴位埋线 潜伏期 发作程度 体重 大鼠癫痫模型
  • 简介: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又名为糖尿病胃潴留或糖尿病胃麻痹,是糖尿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扩张、胃蠕动减慢及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早饱、胃脘胀满、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吞酸、发作性干呕、呕吐等,

  • 标签: 糖尿病胃轻瘫 中西医结合疗法 穴位埋线 胃肠起搏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对运动性疲劳者生化指标及主观体力感觉评分(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RPE)的影响。方法:将35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观察组。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组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洋参。每天记录受试者RPE,试验前后检测受试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Count,RBC)、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和血糖(BloodGlucose,BG)。结果:空白组RPE值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PE值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观察组的RPE值比对照组对应值小。试验前后比较,空白组Hb、RBC和BG降低,BUN增高。观察组和对照组Hb、RBC和BG升高,BUN降低。结论:穴位敷贴能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穴位敷贴 肌肉疲劳 红细胞计数 神阙 气海 足三里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肌筋膜触发点 经络穴位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川芎嗪)和川芎嗪药物羊肠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以筛选新型的、便于临床使用的药线剂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在大椎、双侧内关穴埋药线,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MMP-9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皮质MMP-9表达升高,两治疗组大鼠皮质MMP-9表达均有降低,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与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同时相比较,1d组无明显差异(P〉0.05),3d组和5d组差异较显著(均P〈0.05)。结论穴位埋植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可降低脑缺血再灌大鼠脑皮质MMP-9的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优于药物羊肠线,可作为新型的缓释药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观察背俞穴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穴位埋线治疗组10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100例,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ALT、AST)、血脂(CHOL、TG)、血清瘦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肝脏CT,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由(98.2±31.3)U/L下降至(34.1±17.0)U/L、AST由(70.1±24.9)U/L降至(31.6±15.2)U/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LT、AST下降程度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P〈0.05);与此同时,治疗组治疗后CHOL下降至(5.3±0.6)mmol/L、TG亦下降为(1.8±0.5)mmol/L,与治疗前比较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CHOL及TG变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发现,穴位埋线治疗前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3.56±1.98)μg/mL和(1.60±0.90)μg/mL,胰岛素抵抗指数分别为8.7±2.1和7.3±1.0,提示穴位埋线治疗可降低NAFL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并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P〈0.05),其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

  • 标签: 穴位埋线(脾俞 肾俞 肝俞) 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素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