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降低输液患者渗出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专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输液患者渗出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讨论分析输液渗出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如揉穴位并组织实施.结果:门诊输液患者的渗出发生率由活动前下降明显,T=11.2;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加揉穴位可以提升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值得护理借鉴.

  • 标签: 渗出发生率 品管圈 穴位
  • 简介:目的:探讨桂产藿香蓟水提的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桂产藿香蓟水提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以同样的分组方法另取60只小鼠,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小鼠足肿胀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9.27%、18.23%、11.61%和27.58%、17.15%、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歧化酶含量分别为124.95±15.71μg/g、21.19±3.27nmol/ml、162.19±12.52U/ml,桂产藿香蓟水提其高、中、低剂量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歧化酶含量分别为(52.12±9.51μg/g、78.30±11.60μg/g、83.41±13.34μg/g)、(14.57±2.51nmol/ml、15.40±2.34nmol/ml、16.37±3.18nmol/ml)及(222.76±19.59U/ml、209.90±15.30U/ml、194.64±19.68U/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其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足中组织前列腺素E2、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超氧化歧化酶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产藿香蓟水提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 标签: 藿香蓟 抗炎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陈皮醇提、陈皮水提及橙皮苷部位的抗活性。方法:用1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NO试剂盒检测各实验样品对模型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及结论:陈皮醇提、陈皮水提及橙皮苷部位均具有显著抗活性,且陈皮醇提、陈皮水提的抗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

  • 标签: 陈皮醇提物 陈皮水提物 橙皮苷部位 抗炎
  • 简介:探索佐剂关节大鼠模型针刺镇痛、抗效果影响因素,通过检索与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电针对佐剂关节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抗效果,镇痛效果出现较早,一般出现在针刺后5h内,而抗效果出现较晚,在针刺后15d效果较佳,说明电针对佐剂关节镇痛与抗效应存在差异,其起效的作用途径可能不同。

  • 标签: 电针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域
  • 简介:目的:对刺山柑果实乙醇提取及不同萃取部位的抗与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乙醇对刺山柑进行提取制备总提取,用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以阿斯匹林为阳性对照药,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和醋酸扭体镇痛实验进行抗镇痛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结果:结果显示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有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而乙酸乙酯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则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刺山柑果实具有潜在的抗和镇痛作用。

  • 标签: 刺山柑 抗炎 镇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苗药"四大血"对佐剂关节大鼠的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四大血"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足趾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关节大鼠(AA)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右足跖外观变化、肿胀程度、滑膜组织病理特征;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四大血"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足跖肿胀程度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四大血"中、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充血减轻,细胞浸润减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四大血"能下调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P〈0.05,P〈0.01)。结论"四大血"有抑制AA大鼠滑膜组织炎症的作用,减少滑膜组织细胞浸润及滑膜上皮细胞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介质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苗药“四大血” 抗炎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骨科内置手术抗菌素预防应用状况,提高抗菌素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对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期间收治的738份住院病历,曾接受过内置(骨科固定)手术治疗的一类切口18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平均抗菌素预防使用率为6044%。结论骨科一类切口手术内置固定预防抗菌素的应用有不合理现象,使用率超出30%,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加大监管力度。

  • 标签: 一类切口 骨科手术 抗菌素 预防性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