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优选归芪补肾颗粒的最佳提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和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选归芪补肾颗粒提工艺。结果最佳提工艺为A3B2C2,即用10量的提取2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简便、快捷、稳定,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归芪补肾颗粒 阿魏酸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桂产藿香蓟提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桂产藿香蓟提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观察桂产藿香蓟提物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以同样的分组方法另取60只小鼠,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桂产藿香蓟提物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小鼠足肿胀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9.27%、18.23%、11.61%和27.58%、17.15%、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124.95±15.71μg/g、21.19±3.27nmol/ml、162.19±12.52U/ml,桂产藿香蓟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为(52.12±9.51μg/g、78.30±11.60μg/g、83.41±13.34μg/g)、(14.57±2.51nmol/ml、15.40±2.34nmol/ml、16.37±3.18nmol/ml)及(222.76±19.59U/ml、209.90±15.30U/ml、194.64±19.68U/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提物其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炎足中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产藿香蓟提物抗炎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 标签: 藿香蓟 抗炎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来判断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急性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根据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若毒性较低,则改为测定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通过急性毒性的预实验未能测出LD50,改测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50.3g/kg,相当于临床成人用量的300.6倍。结论:雷公藤提液对成年小鼠毒性较小。

  • 标签: 雷公藤 急性毒性实验 半数致死量(LD50) 最大耐受量(M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