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7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所选两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中随机选择80例血管外科患者并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展开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20年9月-2021年3月,两组各40例,分别选择常规优质护理及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加入护理安全管理。对应用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风险预警以及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处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血管外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中对其展开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管外科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继甲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继甲减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过缓(<55次/分),低体温(<35℃),T3、T4、TSH下降,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重症脑出血病情恶化时应考虑三甲减的可能,及时诊断治疗,预后好。

  • 标签: 重症脑出血 三发甲减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 简介:当前,針灸醫學已成為世界醫學的組成部分,其治療效果是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對於疼痛性疾病的治療,更顯示了它的特異性和優越性,因其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的有效性,而受到醫學界高度關注。對針刺[包括電針、溫針]鎮痛原理研究的應用技術,涉及了聲、光、化、電、磁、核等多個領域,參與研究者幾乎遍及中西臨床、基礎實驗、生物、物理、化學、藥學等多種學科人員。

  • 标签: 治療 镇痛作用 针灸 疼痛性疾病 效果 研究者
  • 简介: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在中多有阐述,汗是由阳气蒸化人体津液所化.对汗出的分类有生理之汗和病理之汗之分,其中病理之汗又分为:汗不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局部汗出.同时阐述汗出机理的四方面:汗源、汗出的动力、汗出的门户、汗出调控.

  • 标签: 汗不出 自汗 盗汗 绝汗 战汗 局部汗出
  • 简介:本文通过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之”这一五郁致病治则的论述,探讨了历代医家对该治则的认识与发挥,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提出临证应用之时务必清楚“清”、“”之比例,才能辨证准确,用药精良,效如桴鼓。同时也例举了笔者应用该治则的临床体会。

  • 标签: 《内经》 《伤寒论》 火郁发之 治则 临床经验
  • 简介:"火郁之",语出《内经》,后之贤哲,多所发明。"郁"为病理,喻闭塞之意;""乃治则,含透散之旨。"火郁之"是言火热之邪郁闭于内,不可单施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之。仲景开"火郁之"之先河,河间以为表里诸热证皆可归于阳气怫郁,东垣独重脾胃,内伤之病皆由脾胃而始,阳气抑遏脾土,清气不得升。余以为,阳气以动为常,以行为用,盖当今之世,工业污染,农烟似霭;人处华栋,冬如暖夏,夏似凉冬,天地交济既失;人复生息失慎,焦虑紧张,激怒愤懑,气血常悖于内,渐至郁怫生火,郁火暗生,故治必内安其心,外适天地,天地人以位,方可身安立命,远疾疢矣。故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顺气开结,引路去邪,从火之性,发火之郁。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 标签: 《内经》 火郁发之 天人相应
  • 简介:亨,字彦修。元代金华人。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因家住丹溪。后人尊之丹溪翁。朱亨天资聪慧。文章词赋.一挥即成。有“神童”之称。亨年十五,父亲病逝,家道衰落。母亲戚氏为培养三个孩子。咬牙支撑.历尽艰辛。在母亲悉心教导下,朱亨养成了豪爽正直的品质和刚毅不拔的求学精神。他三十岁。母亲戚氏患脾胃不调。多方诊治,

  • 标签: 朱震亨 创始人 金元四大家 医学史 母亲 丹溪
  • 简介: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如何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医通过分析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及试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从祖国医学及西医对高脂血症认识、中药降脂机制、中药降脂常用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机理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介绍。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药 降脂 治疗机理
  • 简介: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伤寒少阳及妇人热入血室等,证由少阳受邪,枢机不利而致。究组方奥义,约为三端:一是柴胡配黄芩,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以疏解少阳经中之邪热;黄芩苦寒,气味较重,可清少阳胆腑之郁火,二药相合,经腑同治,清疏并行,使气郁得达,火郁得,枢机通利,胆腑清和。

  • 标签: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临床运用
  • 简介:“四川地震,除了捐钱,你还会做什么?”这是一个80后在地震后的MSN签名。这句提问,像一个催促,当前线救援者在追赶时间的时候,督促着身在广州的青年们:“我们在广州,除了流泪,除了钱,还能做什么?”。

  • 标签: 公民力量 地震灾害 青年 救援者
  • 简介:摘要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高脂血症疾病患病率非常的低,而近20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者约有16亿人[1]由此可见,高脂血症已成为了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的“脂”、“膏”的情况与现代所说的血脂同类,高血脂症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胸痹、痰浊等病证范围。而随着动脉硬化的研究发展,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在预防高脂血症上的应用,以及中医的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3]

  • 标签: 高脂血症 膏脂 痰浊
  • 简介:杏苏散是《温病条辨》用于治外感凉燥的方子,症见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痛,苔白脉弦。笔者用此方加浙贝、大力子、瓜蒌壳,少量频服治疗外感咳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故不揣冒昧,报道于此,以飨同道。

  • 标签: 杏苏散 临证发微 《温病条辨》 外感咳嗽
  • 简介:祝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心理疏导治疗方法,在中医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可惜的是,除一些医学专著之外,鲜有作品记录祝由术的具体施治过程。即使有医书记录,或则一鳞半爪、语焉不详;或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一般难以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事实上,枚乘的代表作品《七》,正是祝由的一则生动华美的记录,惜乎几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并未关注到它的这一特殊文本属性,而一贯将该文作为汉大赋的开山之作,这个误解应该予以纠正。

  • 标签: 祝由 七发 文本属性 心理疏导 枚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火郁之”源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在论述了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五郁理论.而“火郁之”讲的是对于火郁的治疗原则,原指外邪侵袭人体,阻遏气机,火热不得发泄而成火郁,用之之法进行治疗.王冰注曰:“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火郁所引发的疾病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也有论述:“火郁之……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疡疿,呕逆,瘛疭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侬,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也,其气四.”后世医家对“火郁之”也有不同见解.笔者试就近10年来临床对“火郁之”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火郁发之 邪热郁结 气机阻滞 升散透达 开郁宣降 因势利导
  • 简介:"舌边白涎"由朱良春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首见于其弟子俞淦琪的文章中,后又被杜顺福称作"舌缨线",是指舌面两边各出现一条泡沫状唾液排列线,距离舌边0.5~1cm左右,向前可以到舌边或离舌边0.5cm为止,向后可以延伸到舌轮廓乳头外,且通常对称产生。

  • 标签: 舌诊 舌边白涎 舌缨线 唾液
  • 简介:本文从内脏绞痛产生的原因、针灸镇痛的机理、经络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从经络学、神经解剖学角度提出针灸背俞穴疏通经络止痛、调节脏腑气血,直达病所缓解内脏绞痛的机理

  • 标签: 背俞穴 内脏绞痛 镇痛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