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中医针刺麻醉在80以上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心肺功能不全、且采取下肢手术的患者共20例,由于这20例老年患者年龄过大,不愿意采用西医麻醉,后医院研究决定采用穴道麻醉。结果80以上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前,SBP为(1457±99)mmHg,DBP为(726±102)mmHg,HR为每分钟703±15次,SpO2为(976±22)%;而麻醉后,SBP为(1381±209)mmHg,DBP为(696±121)mmHg,HR为每分钟776±63次,SpO2为(981±06)%,由此可见,中医针刺麻醉在80以上心肺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较好。结论建议手法操作由电刺激仪来进行代替,这样既能够大幅度降低麻醉医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又能够提高止痛效果,便于改变刺激模式或者加大刺激强度。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 心肺功能不全
  • 简介:春夏之交,梨花飘落成一地霜雪,槐树却挂上了串串银珠。搦搦馨香,幽幽雅韵,氤氲弥漫。

  • 标签: 槐花 中医 保健知识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嘉定镇80及以上独居老人健康管理模式。方法:对嘉定镇80及以上独居老人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现状进行健康管理与干预。结果:79.88%老人目前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15.62%日常生活需要帮助,4.5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帮助;有21.37%老人感到心情沉重郁闷、17.09%担心将来、34.19%感到孤立无援。结论: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心理干预措施,在减少独居老人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同时,更好的提高了独居老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8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 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模式
  • 简介:在重庆大足县邮亭镇一所土坯农家院.一个小伙子与一位五旬老妇共同洗衣。收拾农具。这两人并非母子.而是一对新婚夫妇。

  • 标签: 新娘 新婚夫妇 生活方式 心理
  • 简介:通讯作者王庆梅,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特有年龄分布状况、临床特点、预后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老年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27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10年龄间隔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各个年龄的发病人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疾病、预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7例压疮患者主要分布在40~50,70~80,80~90这3个年龄段,尤其以40~50年龄段最多见,最常见的前5位基础疾病为感染、肿瘤、瘫痪、术后、慢性病终末期(P<005)。结论压疮患者年龄分布有其独特的年龄段分布特点,预后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

  • 标签: 压疮 年龄 分布 预后 特点
  • 简介:摘要针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临床上运用针刺治疗相关疾病时,多讲究取穴、配穴、揣穴、补泻等方式,往往忽略了针刺顺序。针刺顺序的不同,产生的治疗效果通常也会有差异,针刺顺序同样也属于辨证论治的一部分。虽然《黄帝内经》中没有明确指出针刺顺序,但是通过某些条文,也可总结出针刺顺序的规律,从而提高针刺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针刺 黄帝内经 针刺顺序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治疗26例、对照24例。治疗采用电针中极、曲骨穴治疗,对照采用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观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安全性指标。结果IPSS总评分治疗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疗效优于对照。IPSS各亚项评分治疗治疗后亚项1、亚项2、亚项4、亚项5、亚项6和亚项7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亚项1、亚项2、亚项4、亚项5和亚项7评分治疗后治疗均较对照降低明显(P〈0.05)。QOL评分治疗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对照降低明显(P〈0.05),治疗疗效优于对照。在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3项指标上,治疗对照治疗前后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电针穴治疗能整体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电针 组穴 良性前列腺增生 疗效
  • 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舌色 紫舌 黏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