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外伤对鼻腔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期对鼻外伤的诊治产生新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因鼻外伤而在门急诊及住院病人100例,通过对其解剖学形态、病理组织学、嗅觉功能测定、鼻腔通气试验等相关鼻腔生理功能检查,研究其影响生理功能的基本原因。结果10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42.52±8.75)岁。鼻内镜观察鼻腔呼吸区和嗅区粘膜形态见100例患者中有72例出现鼻中隔脱位或偏曲。有80例患者出现粘膜撕裂或鼻腔血肿形成。取下鼻甲活检标本,100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组织表面纤毛部分断裂,黏膜及黏膜下层出现撕裂,黏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腺体结构欠规则。鼻外伤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明显较术后恢复6个月患者差。术前患者鼻通气阻力值(8.32±1.21),术后6个月鼻通气阻力值(1.49±0.8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MTR(6.98±0.98),术后MTR(4.05±0.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外伤对患者鼻腔生理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鼻外伤 生理功能 黏膜撕裂 鼻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5例,均手术成功,面部神经功能Ⅰ级44例、Ⅱ级1例;随访1年,未见并发症,满意率为100.00%。结论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生理功能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诊治疗的30例不稳定骨盆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试验对比,进行了开腹术后,采取内固术治疗,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理情况,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的有效性。结果在患者术后的1年随访内,无明显不良症状,治疗后效果优秀17例,良好9例,尚可4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有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波动,而经过护理干预后,则无此类症状。结论经过术后干预护理,骨盆骨折患者的生理功能等都得到了恢复,其中精确的复位定位,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充足的治疗机会,且在护理期间也可辅助患者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在这一护理干预环境下,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护理治疗,并挽回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中对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施加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理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生理功能改善更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治疗中对患者生理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出血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以循环系统为例主要介绍生理学教学采用结构-功能-机制(Structure Function Mechanism,SFM)教学模式促进医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循环系统正常功能及其调控。教学实践表明,采用SFM教学模式的学生在掌握循环系统生理知识方面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SFM教学模式也证实了动画或视频的使用可以帮助医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并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结构-功能-机制教学模式 动画 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生理指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理指标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减轻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 生理指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关乎青年成长和国家前途;课堂思政是培养德才兼备、专博结合并适应国家发展现代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索《生理学》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生理学》教学,以期为《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带来新的思路。

  • 标签: []课程思政 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理病理特点的中医儿科护理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上消化出血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使用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的中医儿科护理对于患儿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都具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生理病理 儿科 中医护理措施
  • 简介:心率变异性测量标准,生理释义与临床应用——续一:心率变异性的生理研究MeasurementStandard,PhysiologicalInterpretationandClinical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lity...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临床应用 迷走神经活性 测量标准 窦房结 东莨菪碱
  • 简介:摘要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病症是肋骨骨折。其破坏了胸廓完整性和运动的稳定性,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常规的肋骨骨折治疗治疗费时费力,风险大,极易出现并发症,病程恢复时间长,愈后差,均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近年来,对重症胸部外伤造成的严重的肋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胸腔探查等外科手术的治疗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拟探讨肋骨骨折的病理生理及患者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治疗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

  • 标签: 肋骨骨折,病理生理,治疗
  • 简介:摘要:病理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学科,也是必修课,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使其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临床疾病学习与诊断打好基础,医学院校的教学部门与专业任课教师要依照教育的规律,结合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实践先行为基础理念,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统一体,以此来实现全方位培育医学人才,使其在未来更好的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做出贡献。

  • 标签: 实践先行 高等教育 病理生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生理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区某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产后保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子宫后倾后屈0、子宫恢复不良3.3%、阴道脱垂1.7%、腰骶疼痛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腰围指数(85.5±4.0)以及BMI指数(22.8±2.9),对照组腰围指数(96.8±4.9)以及BMI指数(25.9±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生理康复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保健护理 产妇 生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选取我校大专学员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名,采用常规生理学实验教学,观察组40名学生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虚拟实验模式。结果经虚拟实验教学,观察组同学的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分析,观察组同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虚拟实验教学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授课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较好,且学生的认可程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虚拟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 要:颈椎生理曲度(颈曲)异常改变包括颈曲变直、反弓或S形等情况,大量研究表明颈曲异常改变是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从而说明颈曲的异常改变与颈椎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介绍了影响颈曲异常改变的因素、颈曲异常改变对颈椎病的影响及影像学的认识,汇总了多种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以便引起人们对颈曲异常改变的重视,为临床防治颈椎病提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颈曲 颈椎病 影像学 临床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临床实践价值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疾控中心所收集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甲组与乙组(各36例),前者予以常规检验,在此基础上,后者予以卫生理化检验。对上述两组检验误差率、疾病控制时间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乙组检验误差率(5.56%)低于甲组(25.00%),差异显著(χ =5.258,P<0.05);乙组疾病控制时间短于甲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7.048,P<0.05);乙组患者满意度(97.22%)比甲组患者(77.78%)高,差异明显(χ =4.571,P<0.05)。结论:在疾病预防控制中采取卫生理化检验,效果甚佳,能减少检验误差率,缩短疾病控制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疾病预防 卫生理化检验 常规检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