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松补力口服液配制工艺优化。方法设置L9(34)正交实验,考察在配制工艺中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配制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中辅料的种类使用以及使用量,加入的比例等进行优化。结果松补力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是1.5个小时,提取2次,加水量20倍,出膏率为28.80%,优化后加入50%的蜂蜜,PH为4.71,比重为1.122,辅料仅选蜂蜜的话,蜂蜜加50%的量;辅料仅选蔗糖的话,蔗糖加40%的量,PH为5.16,比重为1.123;辅料蜂蜜和蔗糖联合用,蜂蜜25%-30%之间,蔗糖20%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结论最佳制备工艺方案更为合理,可以用于松补力口服液的配制

  • 标签: 松补力口服液 配制工艺 优化
  • 简介:【摘要】 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医疗结构、患者对医疗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机构据此进行了广泛的安全管理。这种形势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逐渐发展起来,它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药品和药品服务。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药师通过审核药方保证合理用药,各项规程和操作标准保证药品安全和质量,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中心安全配制的管理和实施,安全配制管理和实施在中心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 标签: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安全配制 管理
  • 简介: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有的档案工资制度,实行固定工资、奖励工资、绩效工资制度,采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经济收入增长了16.96%,门诊人次增长了19.05%,住院人次增长了12.27%,药品比例从37.6%下降到33.4%,职工收入增加了12%。

  • 标签: 分配制度 改革 激励
  • 简介:目的规划完善医院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保障制剂质量。方法根据查阅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配制相关法规并参考各种相关文献,结合中药制剂的特点和中药制剂配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设计医院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结果文章从内容涵盖、注意事项、问题讨论和小结概括四个方面,介绍某院制剂室所设计的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结论所设计的中药制剂批配制记录能够科学、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中药制剂生产的整个过程,对规范中药制剂配制过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监控提供有力的软件基础。

  • 标签: 中药制剂 批配制记录 软件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我中心于2023年1月实施安全管理,以2022年3月至同年12月常规管理模式下配置的1000份静脉药物纳入对照组,2023年1月至同年9月安全管理模式下配置的1000份静脉药物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结果:观察组液体标签贴错率0.30%、药物剂量差错率0.20%、药物装错率0.40%、药物污染率0.20%、运送科室错误率0.30%、停药处理错误率0.40%;对照组液体标签贴错率1.50%、药物剂量差错率1.10%、药物装错率1.80%、药物污染率0.90%、运送科室错误率1.40%、停药处理错误率1.50%;两组数据对比差值可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开展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优化医师的工作质量,这对静脉药物配置质量、药物处理正确率的改善均有积极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用药错误风险,为患者用药安全性提供保障。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安全管理 药物配置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规范儿科需溶解药物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当前儿科用药安全性,以本科室30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试验,为30名儿科护理人员采取风险管理,并比较30名儿科护理人员在采取风险管理前后的配置差错几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的配制差错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如何更好的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方法:总结药师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开展的各项药学服务工作。结果: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不仅降低了有毒药物对医务人员的损害,使输液配制更加科学、安全,而且由于临床药师的参与,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规范。结论:临床药学工作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促进药学服务广泛深入地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要做到将书面医嘱落实成实际的护理操作,除了日常的护理检查和护理操作外,最重要的是保障临床药物的正确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护士要严格审查、判断、选取、配置、给药。在这些过程中,配药的过程是不容易受到重视的,加上日常护理工作内容繁重,不少护士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严谨认真的操作,不标准的护理操作可能会使用药的效果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程度。例如,在笔者观察中发现在配置氨苄青霉素时有时会存在药液抽吸不净、密封瓶内残留药液的情况。为解决这种情况部分护士选择应用超剂量注射器,但是这有着很多的弊端,一方面是注射器容量过大会导致抽吸药液的精准性欠缺,针头和针筒都不能保障准确地抽吸药液,另一番方面是科室卫生材料的不必要耗损增加。不但会降低药物治疗效果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造成药物的浪费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将护士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两组护士在配置取用氨苄青霉素的效果,进行相关问题分析。

  • 标签: 氨苄青霉素溶液 配制取用 方法
  • 简介:摘要对苯二酚是传统的脱色药物,能有效的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对苯二酚虽有疗效,但稳定性差,通过改进基质配方和工艺制备对苯二酚乳膏,并对其性状、稳定性因素进行了相关考察,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对苯二酚 乳膏 基质 稳定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输液室药物配制中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儿科输液室药剂调配人员10名、患儿100例,依据管理方法分药剂调配人员、患儿为PDCA循环管理组(n=50)、常规基础管理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药剂调配人员药物配制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组药剂调配人员常用药物理论知识测试、无菌操作合格、加药剂量准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管理组(P

  • 标签:
  • 简介:自2009年,陕西省宝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联系试点城市以来,从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待遇低”问题人手,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在市直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两放开一搞活”(放开人事权、放开分配权,搞活绩效考核)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新模式,建立自主聘用、合同管理、灵活高效的人事代理制度。

  • 标签: 人事分配 制度改革 公立医院 宝鸡市 人事代理制度 2009年
  • 简介:摘要:中药生产工艺工艺工程化与药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药品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围绕中药生产工艺工艺工程化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生产工艺与设备、中药生产原药材质量、中药生产工艺工程化三个方面对中药生产工艺工艺工程化现状进行分析,再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期提升中药产品标准化、稳定性。

  • 标签: 中药生产 生产工艺 工艺工程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扩增试剂配制后于不同条件下保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说明书反应体系的配制方法配制一批PCR扩增试剂并根据使用量进行分装至PCR反应管中,于当日检测一批样本(第1天),剩余试剂分为两组A和B,A组置于4℃冷藏保存,B组置于-20℃冷冻保存备用;以后每天分别对第1天检测的样本使用两组试剂同时检测,记录检测结果,连续检测5天,计算内标(RNP)CT值的CV及每日检测结果与第1次检测结果的差异,评价其稳定性及结果符合率。结果  从第1天至第6天A组试剂检测样本RNP CT值CV-A为3.32%;从第1天至第6天B组试剂检测样本RNP CT值CV-B为2.62%;A组试剂第2天至第5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符合率-A分别为:82.61%、75.36%、78.26%、78.26%、73.91%,平均值为77.68;B组试剂第2天至第5天检测结果与第1天比较,符合率-B分别为:78.26%、94.20%、94.20%、81.16%、71.01%,平均值为83.77%。结论  样本分装-70℃超低温保存后使用A、B两组试剂检测,内标CT值CV均小于5%,对检测结果无影响;A、B两组试剂检测样本符合率B组优于A组,但符合率均未达到100%,证实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PCR扩增试剂应根据当批检测样本量进行现配现用,若因提前配制未使用完的试剂,无论置于4℃冷藏保存还是置于-20℃冷冻保存,均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试剂保存 结果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的改进工艺进行研究,以分析改进后的效果。方法:将改进后的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效果与改进前的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改进后的头孢他啶的合成工艺方法,可以较为明显的排除反应中,产生的气泡,反应中,也无副产物产生;反应中,纯度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成率有 5%以上的提高。

  • 标签: 头孢拉定 头孢他啶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炙甘草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分、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指标,对炙甘草饮片炮制工艺中甘草药材软化方式、软化时间、干燥温度、蜜炙后甘草干燥方式进行研究,优选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炙甘草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用水喷淋净制,蒸制10min,切厚片,60℃烘箱中干燥30min,过1号筛,蜜炙后用电磁炉1000w炒制30min。结论该工艺制备的炙甘草饮片成品率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高,工艺合理。

  • 标签: 甘草 炮制工艺 蜜炙 炙甘草
  • 简介:摘要:目的:获取丹参-川芎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将丹参、川芎分别提取后,挥干溶剂,等比例混匀后,按混合物与糊精1:1.75比例,并加入70%乙醇浸润,制备胶囊。采用HPLC法对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胶囊质量。结果:每粒胶囊中阿魏酸含量为4.18mg。结论:胶囊工艺比较稳定。

  • 标签: 丹参-川芎 胶囊 糊精 阿魏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