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体化治疗及精细化护理,旨在为临床此类患儿提供治疗及护理管理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490g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护理的过程。结果 患儿通过积极地治疗与精细化的护理,于住院89天后体重增至2220g,顺利出院。结论 针对该类患儿经过医疗及护理个体化的治疗后,可大大提高其生存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精细化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脐静脉置管后,并发乳糜胸的相关原因与其特点,以提升对该疾病具有的认知、诊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并发乳糜胸相关的资料,共1例。结果 对于该早产超低体重儿而言,在生后的第1天,处于B超下,对其进行脐静脉置管手术,并经X线确定位置合适,开始输注营养液,在置管的第5天,该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缺氧,经胸腔进行穿刺、抽液,确定出现乳糜胸,极有可能是因为脐静脉置管引发中心静脉压较高,对胸导管回流带来影响,引发导管扩张与破裂,引起营养液渗漏至胸腔。经胸腔进行穿刺与抽液(在右侧胸腔,共30ml,左侧胸腔抽出11ml,均为乳白色液体,经检验明确为营养液)处理,患儿呼吸困难、缺氧明显缓解。经胸腔进行穿刺与引流,并拔脐静脉导管,B超监测胸腔积液逐渐吸收,3天后继续予外周输注营养液,无上述情况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会引发乳糜胸,临床中对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需仔细查体,并及时完善胸片、B超检查,除外并发乳糜胸的可能。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乳糜胸
  • 简介:【摘要】:我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生态文明,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提出了双目标,在此基础下医院的节能管理问题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医院等机构在促进和推动整个社会低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作者分析了医院的相关能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双碳背景 医院节能管理 节能策略
  • 简介:摘要本次研究的是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剖腹产中对超低体重和极低体重婴儿的体温的作用。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平常产科护理的超低和极低体重剖腹产儿33例设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超低和极低体重剖腹产儿33例设为研究组,剖析两组相异的护理后的剖腹产儿的体温状况。通过不同照理,研究组里体温大部分比对照组高,研究组中的婴儿低体温发生率为15.15%,相对于对照组中的45.45%,明显偏低,两组间形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的即测体温(36.2±1.2)℃相对照组的(35.3±1.1)℃明显偏高,两者不同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超低及极低出生后体温普遍偏低,如果对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体温,此方法具备临床参考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剖腹产 超低体重儿 极低体重儿 综合护理干预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头正中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患儿临床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实施头正中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头正中位护理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脑室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进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研究样本共取127例,均为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使用青霉烯类抗菌药,依据是否实施药学干预分为干预前(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和干预后(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比较干预前后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率、用药满意率。结果:青霉烯类抗菌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下:药学干预前,7.09%品种选择不当,16.54%用法用量不当,13.39%无会诊,14.96%无微生物送检,15.75%适应证不适宜,比干预后1.57%、7.87%、0.00%、6.30%、4.72%高,P<0.05。干预后,青霉烯类抗菌药用药满意率96.06%,比干预前83.46%高,P<0.05。结论: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中加强药学干预可增强用药规范性,显著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升用药满意率。

  • 标签: 用药研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时间内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计50例,按随机原则将50例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25例患者。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患者采取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的排便频率与开腹组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便紧迫感发生率、排便困难发生率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与开腹组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比,腹腔镜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且术后能够保留较好的肛门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开腹经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医院实验室分离出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并总结其药敏测试结果。结果:通过鉴定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中有 32株肺炎克雷伯菌, 30株大肠埃希菌, 18株克雷伯菌, 12株阴沟肠杆菌。药敏测试发现, 92株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最低。结论: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存在多重耐药的特点,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检查和药敏试验,从而选择高敏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CRE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对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改良Hodge方法进行青霉烯酶确证实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采用E试验进行复核,统计CRE的耐药情况和临床分布。结果2016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730株,其中CRE38株占2.20%,包括阴沟肠杆菌(ECL)9株占0.52%,大肠埃希菌(ECO)5株占0.30%,肺炎克雷伯菌(KPN)24株占1.39%。神经内科和ICU各8株均占21.05%,泌尿外科7株占18.42%,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各4株均占11.43%,肾内科2株占5.26%和内分泌科1株占2.86%。药敏结果显示:耐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低为7.9%,其次为阿米卡星57.9%,再为左氧氟沙星76.25%;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5%、97.3%和94.8%。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00%、80%,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3.4%、95.8%,阴沟肠杆菌分别为77.8%、100%。结论耐青霉烯类肠杆科细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ICU、脑科综合区和泌尿外科较为集中,应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 肠杆科细菌 耐药性 临床分布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耐青酶类阴沟肠杆菌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阴沟肠杆菌感染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Phoenix-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单因素及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耐青霉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54名患者中分离出28株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占比18.2%,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引流液、腹水,病房主要分布在ICU、肝胆胰外科。分别占比50%和14.3%,入住ICU、腹腔感染、使用抗菌药物≥7天是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耐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检出率较高,尤其关注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减少耐青酶类阴沟肠杆菌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 阴沟肠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 超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直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观察组给予"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期间测量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最后调查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较高,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较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较少。结论: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进行"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后能有效改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和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依从性也较高。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围术期 "五精准一提高"护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离子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离子治疗的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在60例为观察对象,在患者入院之后按照编号数字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营养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离子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营养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肺肺部感染、静脉炎、放射性皮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人接受离子治疗的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碳离子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近年来,总有机 TOC方法在制药设备清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制药生产成本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总有机 TOC分析法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简化制药设备清洁程序,提升清洁效率,平抑高额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制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应用价值 中药固体口服制剂 总有机碳 清洁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十三呼气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观察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间进行十三呼气检查的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影响十三呼气检查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后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影响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不良影响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及运动、药物因素、消化道症状等均会对十三呼气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针对此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也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碳十三呼吸检查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不良影响事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现状与感染危险因素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6-2022.6 ICU收治的183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阳性组83例与阴性组100例。实验室获取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样本中:肺炎克雷伯菌50 株,阴沟肠杆菌 28株,大肠埃希菌 5株。观察其耐药性;回顾患者一般资料,实行单因素分析,探究对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污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药物的耐药性为2.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等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为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污药物的耐药性为100.00%,对阿米卡星等药物的耐药性为0.00%。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年龄不同下,患者感染率不同。结论: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对较高,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年龄等指标均会对患者感染情况产生影响。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疾病患者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188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均取自2023年7月至2023年11月到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各9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宣教,观察组予以针对性知识宣教。分析两组患者14呼气试验检测结果及配合度。结果:观察组14呼气试验检测结果Hp阳性者较对照组低,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配合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性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全面开展,可有效提升消化道疾病患者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配合度和准确率,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数据,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疾病 碳14呼气试验 Hp感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