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神经刺激仪定位 单独应用以及联合 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 30 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神经刺激仪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更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神经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强调了神经系统的交互性,将损伤保护从单靶点扩充为多靶点研究,从整体角度为脑部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及保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神经单元各组件及其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对此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胶质细胞 血管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 要:针刺神经引起的异常感觉是用来定位周围神经系统的,但受个体差异、麻醉师内注射操作的技术水平和与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不仅会导致异常穿刺和多次穿刺检查,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困难,还造成了周围神经阻滞不完全等问题。随着超声波科学技术的进展,超声波在双臂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超声波显像直接识别出神经和周围结构,在引导下穿刺,直接地看到局部麻药的弥散状态,提高麻醉疗效。应用于超声诱导可以对神经阻滞产生有效的作用,也能够减少麻醉持续时间,从而延长麻醉作用的持续时间,从而有效防止了并发症,因此有着良好的临床使用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针对通过神经刺激仪,给予患者实行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方法:以科室病例进行调研,共有64例,均是腋路、肌间沟联合神经阻滞下择期上肢手术治疗,根据单双数方式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对照组32例单数患者给予传统异感定位法实行神经阻滞,所有双数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患者开展神经刺激仪作用下开展神经阻滞,在查看患者30分钟后对神经阻滞情况及手术时间、阻滞效果成功率方面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对此次神经阻滞情况分析,对照组相对较差,而且该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对此次阻滞效果成功率调查,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此次患者实行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神经阻滞,不仅能够缩短操作时间,保证阻滞成功结局,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的疗效。方法 用2%利多卡因10ml行神经阻滞麻醉,行手法大推拿,中频电疗与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15例患者一个疗程治愈者 14例,两个疗程治愈者1例,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结论 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大推拿治疗肩凝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治疗过程短,治愈率高,费用低。

  • 标签: 肩凝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大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至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儿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常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实验组给予腋路阻滞麻醉,对比两组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围麻醉期右美托咪定用量、术后苏醒睁眼时间、离室时间以及麻醉后1min、10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小儿实施神经阻滞能够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安全性高,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肩周炎患者治疗实践中运用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的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对象是因肩周炎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者,病例选择时间区间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以单双数法为准则将患者完成乙组(46例)与甲组(46例)组别的划分。乙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理疗治疗,甲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神经麻醉下中医肩关节松解治疗,比对两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数据对比发现,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乙组患者,P

  • 标签: 臂丛神经麻醉 中医 肩关节松解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神经组织麻醉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4例相关疾病患者手术情况,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前者在彩超引导下进行神经组织麻醉,后者按照传统异感法进行操作,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其各项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项数据对比可以发现A组患者包括镇痛持续时间在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且整体麻醉效果也处于较为理想的水平(P<0.05)。结论:彩超是近年来影像技术一体化不断升级下的产物,将其用于手术患者神经阻滞麻醉的辅助工作有助于提高麻醉工作的科学性,减少对麻醉医生主观判断的依赖,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整体价值。

  • 标签: 彩超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41例神经损伤患者,对本组患者实施磁共振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展开对比,总结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磁共振技术在神经损伤诊断中的检出率与手术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可以提供一系列清晰的图片。结论:磁共振技术的出现可显著提升神经损伤的检出率,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技术 检出率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治疗在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纳入了80例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运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治疗,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肌力测量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运动治疗组在肩关节功能、肌力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运动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运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损伤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和肌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运动治疗 康复 肩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