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法医临床鉴定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在本鉴定中心进行法医临床鉴定的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 100 例案例,对其法医临床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 例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案例中,上肢神经损伤的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56 例,占 56.0%)和工伤(30 例,占 30.0%);损伤类型主要为桡神经损伤(42 例,占 42.0%)和正中神经损伤(38 例,占 38.0%);鉴定时间为伤后 3 个月至 2 年,平均鉴定时间为 10.5 个月;上肢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结果为轻度 42 例(占 42.0%)、中度 38 例(占 38.0%)、重度 20 例(占 20.0%)。结论:上肢神经损伤致功能缺损的法医临床鉴定需要综合考虑损伤原因、损伤类型、鉴定时间等因素,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 标签: 法医临床学 上肢骨折 神经损伤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法医学伤残鉴定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9月-2022年12月于我所完成法医学伤残鉴定的17例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法医鉴定结果。结果:17例髋臼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法医鉴定法医鉴定结果为简单骨折4例、复合骨折13例,手术解剖复位结果为简单骨折3例、复合骨折14例,数据对比P>0.05;进一步分析17例髋臼骨折患者法医鉴定资料可知11例十级伤残、4例九级伤残、2例八级伤残。结论:根据被鉴定人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推荐CT)、髋功能评价等信息完成髋臼骨折的法医鉴定结果较为准确。

  • 标签: 髋臼骨折 法医学 伤残鉴定
  • 简介:摘要:SPECT骨显像技术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精确识别和分析骨骼伤害的方法。本文详细探讨了SPECT技术在不同法医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包括交通事故、家庭暴力、工伤事故以及死亡原因鉴定中的使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SPECT显像在揭示微小骨折、鉴定伤害时间线及区分伤害类型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处理法庭需求的复杂案件中,SPECT技术不仅提高了伤害诊断的准确性,也为法医证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SPECT骨显像,法医临床鉴定,伤害分析,法医证据,骨折诊断
  • 简介:摘要: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作为一种特殊的脾脏损伤情况,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尽管已经有部分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等问题,给诊断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深入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特点、病理机制以及诊断关键点,对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及讨论,总结了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病理鉴定以及诊断关键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加强对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提高法医临床鉴定水平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 法医临床鉴定 病理鉴定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效果。方法 选择2022.4-2023.4之间在我司鉴定的90例多发肋骨骨折伤者,对纳入伤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将90例伤者均分CT组与X线组,CT组伤者采用CT诊断法,X线组伤者采用X线摄片诊断法,对CT组与X线组伤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 CT组伤者的腋段骨折、前段肋骨骨折、后段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57.78%、66.67%、73.33%,X线组伤者的腋段骨折、前段肋骨骨折、后段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40.00%、44.44%,CT组伤者的肋骨骨折检出率远高X线组,两组数据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伤者的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22%、4.44%、93.33%,X线组伤者的误诊率8.88%、漏诊率8.8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33%,CT组伤者的诊断符合率远高X线组,两组数据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伤者采用CT诊断法诊断效率更高,有助于提高法医临床学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标签: 诊断方法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鉴定 CT诊断法 X线摄片 
  • 简介:摘要:随着鉴定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医临床鉴定工作正向新的维度层面发展。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简单的重要手段,是基于标准评价下的定性分析,为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损伤分析 法医临床鉴定 关系 实施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损伤后伪装、夸大视力下降法医临床鉴定的方法和技巧。方法 对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眼损伤法医临床鉴定的 12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伪装或夸大视力下降 40 例(观察组),真实视力下降 80 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检查结果和眼损伤程度,并对伪装或夸大视力下降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检查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眼损伤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损伤后伪装、夸大视力下降是一种常见的法医临床鉴定问题,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眼部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眼损伤 视力下降 法医临床鉴定 伪装夸大
  • 简介:摘要: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一类常见的眼部损伤并发症,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暴力伤等外伤损伤到视力而引发,病理复杂,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积极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参考,而准确的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开展法医鉴定则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在当今社会,亲子关系日益复杂多样,这给法医物证鉴定带来了诸多挑战。法医物证鉴定作为司法领域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亲子关系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复杂亲子关系下的鉴定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样本采集困难、基因分型复杂、亲缘关系推断难度大等。因此,深入研究复杂亲子关系下法医物证鉴定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复杂亲子关系 法医 物证鉴定 挑战 解决方案
  • 简介:摘要:肱骨内上髁骨骺损伤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肘部损伤类型,通常发生在运动或跌倒时。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长特性,肱骨内上髁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应力性损伤。肱骨内上髁骨骺损伤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还可能对其未来的骨骼发育和功能恢复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准确的损伤程度鉴定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长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儿童及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骺损伤的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肱骨内上髁骨骺损伤 法医学 损伤程度鉴定
  • 简介:摘要:本文是对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首先,阐述脑血管畸形的病理特征与机制。其次,分析法医病理学在脑血管畸形致死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脑血管畸形致猝死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预防与干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内容,对相关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降低脑血管畸形致猝死的几率。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猝死 法医病理
  • 简介:摘要:肺动脉血栓栓塞(P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其特征是肺动脉阻塞,通常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移行而来。它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素之一,与PE相关的猝死尤其是一种毁灭性的结果。法医病理学在阐明PE相关猝死病例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探索PE相关猝死病例的法医病理方面越来越关注和感兴趣。诊断技术、尸检调查以及对PE病理生理学的理解方面的进展为识别、评估和管理这些病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这导致了法医调查实践的改进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减轻PE相关猝死的风险。本文旨在概述与PE相关猝死患者的法医病理相关的知识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栓塞 猝死 法医病理 探究
  • 简介:摘要:亲权鉴定一直以来都是法医物证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鉴定结果在法律上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处理未婚生育、离婚争议以及财产继承等问题上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为维护家庭和谐提供了帮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意义。但该项技术就是否违背伦理这一问题出现了很多争议,同时其在社会人伦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作为该行业的从业者,认真审视并探究亲权鉴定现状和其伦理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亲权鉴定现状和伦理问题展开综述。

  • 标签: 法医物证 亲权鉴定 伦理道德
  • 简介:1.1 案情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性状鉴定法是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医院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评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微性状鉴定法在中药饮片掺假、霉变等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阐明了微性状鉴定法在剔除假冒、劣质中药饮片,提高中药材质量,确保临床疗效中的重要作用,为中药饮片微性状鉴定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饮片 微性状鉴定法 鉴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并比较超声医学技术与常规肝功检测方法在脂肪肝鉴定与诊断中的效能,以评估超声医学技术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批次的120例患者进行超声及常规肝功检测,分别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以及鉴别准确率。结果:与常规肝功检测方法相比,超声检查方式在脂肪肝的检出率上更高,且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在诊断符合率方面,包括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在内的各类型脂肪肝,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肝功检测;在不同程度脂肪肝的鉴别准确率上,超声检查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100.00%、96.00%及94.12%。结论:基于超声医学技术的脂肪肝鉴定与诊断方法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诊断精准度以及鉴别准确度,为脂肪肝的早期识别、精确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 标签: 超声医学技术 脂肪肝 诊断效能 鉴别准确度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鉴定机构是通过对人身损伤致残程度进行分级,并依据鉴定结果为受害人维护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相关权益与一定赔偿金额。现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鉴定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充分对该技术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通过法律实践与医疗领域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人身伤残鉴定 互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
  • 简介:摘要:DNA混合样本的亲子关系鉴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混合样本中可能存在多个个体的DNA,导致鉴定过程变得复杂。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策略,旨在提供一种系统性的理解和指导,以应对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DNA混合样本的特点,然后讨论了亲子关系鉴定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概率模型、统计方法和计算机算法。

  • 标签: DNA混合样本 亲子关系鉴定 计算方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方法在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对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输血患者120例(男性61例,女性59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5.52±4.05岁),并抽取120例健康人群供血标本(男性60例,女性60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5.12±4.21)岁),所有输血患者在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均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下,血型鉴定结果的一致率和交叉配血的成功率。 结果 两种检测正反定型不符情况、正反定型符合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0.122,P=0.727),P>0.05;微柱凝胶免疫法交叉配血不合2.50%低于盐水试管法9.17%,交叉配血成功97.50%高于盐水试管法90.83%,(χ =4.048,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柱凝胶免疫方法在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应用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准确性,其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对患者血型与交叉配血情况实施分析,且保存时间长,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便于患者及时获得明确血型检结果,及时进行输血挽救生命,值得应用。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 血型鉴定 输血
  • 简介:【摘要】无菌制药企业洁净车间是药品生产的关键环节,而在其内部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污染类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无菌制药企业洁净车间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基于此,本文以无菌制药企业洁净车间环境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洁净车间环境微生物进行了鉴定和群落分析,以期为洁净车间环境微生物的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无菌制药 洁净车间 环境微生物 鉴定 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