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髌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给予髌骨爪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爪治疗用于髌骨骨折中,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髌骨骨折 不同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镜下不同方式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接受结肠息肉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经圈套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使用EMR治疗手段治疗患者的结肠息肉有效率为80%,而传统的经圈套器高频电切术治疗的有效率为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MR的治疗效果更好。同时EMR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对于患者的治疗更为安全。结论和传统的经圈套器高频电切术治疗相比较,EMR的治疗效果更佳,创伤小,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结肠镜 结肠息肉 经圈套高频电切术 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22例)和非手术组(18例),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和“8”字绷带外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患者SPA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4.5%)均低于非手术组(38.9%),优良率(90.9%)高于非手术组(72.2%),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锁骨骨折的治疗应结合患者个体状况,相对而言,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与普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普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加压接骨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综合评价骨折愈合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总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优良率为81.25%,对照组愈合优良率为68.75%;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胫骨的支撑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治疗质量优于普通加压接骨板。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普通加压接骨板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UVP与SP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比较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VP),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悬浮离子电切术(SPRP),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前列腺体积(PV)、膀腕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前列腺质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有良好治疗效果,但SPR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TUVP SPRP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8例,对其分别展开CT和MRI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经MRI检查确诊95例,诊断准确率为96.94%,经CT检查确诊89例,诊断准确率为90.82%。显然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各具优势,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MRI CT 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预约挂号的现状,比较五种预约挂号模式,找出适合中小城市类似规模医院的最佳预约挂号模式。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五种预约挂号方式8个季度的预约数据情况,对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五种预约挂号模式预约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医生工作站复诊预约为主,以网络预约爽约率最高。结论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地患者的就医习惯,以优势预约模式为主,大力发展其他预约模式,从而发挥预约挂号潜力。

  • 标签: 预约挂号方式 电话预约 网络预约 诊间预约 自助机预约 医生工作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梅毒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血液指标分析结果比较,提高人们对梅毒的科学认识。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梅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苄星青霉素对患者进行注射,每周1次,持续3~5周,然后采血,用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对治疗前后梅毒患者的主要血液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梅毒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血液指标有着明显的变化,血清滴度下降48例,总体下降率为40%,治疗前的TPPAGMT比例为1396,治疗后比例达到了13.25,治疗前后梅毒患者的血液指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毒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后血液指标有着显著提升,对梅毒的控制与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梅毒 血液指标 血清 治疗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培养基分离鉴定酵母样真菌的不同鉴定效果比较方法近年来本研究收集我院患者640份临床送检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上,分离鉴定酵母样真菌效果。结果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分离鉴定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沙保弱培养基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对其它酵母样真菌生长阳性率鉴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保弱培养基和CHROMagar显色培养基都有较好的分离酵母样真菌的鉴别效果,显色培养基在分离鉴定酵母样菌中操作简便、抑杂菌强,又优于沙保弱培养基。

  • 标签: 沙保弱培养基 显色培养基 酵母样真菌 分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腔使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的混合液行分娩镇痛的效果、临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00例临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组(RD)和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组(RT),均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具体情况。结果RD组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短于RT组,最高阻滞平面亦高于RT组(P<0.05);RD组在宫口扩张至3、5、7㎝时临产妇的MAP明显低于RT组(P<0.01);RD组临产妇的HR、VSA在各记录点均明显低于RT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有着良好的镇痛作用,其效果优于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更适合分娩镇痛。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曲马多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两种培养基分离鉴定结核杆菌的不同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们收集我院患者640份临床送检标本,分别划线接种于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上,分离鉴定结核杆菌效果。结果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对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分离鉴定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对其它结核杆菌生长阳性率鉴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罗氏培养基和丙酮酸钠培养基都有较好的分离结核杆菌的鉴别效果,丙酮酸钠培养基在分离鉴定酵母样菌中操作简便、抑杂菌强,又优于罗氏培养基。

  • 标签: 罗氏培养基 丙酮酸钠培养基 白色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结核杆菌 分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固定治疗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的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02%,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人工置换术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髋部骨折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临床路径和常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纯修补和胃部分切除术在急性胃穿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行单纯修补手术,对照组使用胃部分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溃疡症状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胃部分切除术相比,使用单纯修补术来对急性胃穿孔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胃部分切除术;急性胃穿孔;单纯修补术;临床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中肌注与宫体注射欣母沛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伴有出血高危因素孕产妇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的孕产妇剖宫产中采取肌注欣母沛,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中采取宫体注射欣母沛。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观察组较低,P<0.05.对照组孕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剖宫产中应用欣母沛注射,不仅仅将术中产后出血量减少,同时也使得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宫体注射 欣母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桡、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致循环系统动态变化,科学制定护理方案。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24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观察组患者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比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均发生了变化,观察组患者变化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手术都会导致患者循环系统出现异常变化,经股动脉发生的变化更加明显。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桡动脉 股动脉 循环系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麻醉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的108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及B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或硬膜外阻滞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或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监测的RR、HR和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B组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A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明显上升,B组平稳(P<0.05),两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对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明显优于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对不合作的小儿尤为适合。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复合静脉麻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