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模型是通过手术方式获取患者来源的新鲜肿瘤组织,然后移植到动物体内从而构建一个移植瘤模型。该模型保留原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微环境,避免重复传代对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并且能反映患者的遗传多样性。PDX模型可用于追踪治疗前后肿瘤基因组、信号通路以及代谢变化,为儿童肿瘤包括颅外实体肿瘤、血液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研究带来希望。该文就PDX模型在儿童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儿童 肿瘤 临床前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对提升医院西药房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次研究中,筛选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对本院西药房实施科学化分类管理,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筛选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西药房未实施科学分类管理,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比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观察药房药品合理分类后差错率,工作效率提高。结果:从两组药房药品合理分类后的差错率进行对比,参照组差错率为7.4%(107/1440),实验组差错率为1.1%(16/1440),后者较于前者优势明显,组间对比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投诉率对比,实验组投诉率为0.06%(1/1440),参照组投诉率0.69%(10/1440),前者较于后者优势突出,组间对比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升医院西药房药品科学化分类管理水平,强化临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提高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医院西药房 管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分类分区法在急诊库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库房中的100种无菌物品作为观察对象,于2021年7~12月针对库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系统分类分区法整改措施,并将实行优化措施后的急诊库房管理情况与实行前进行对比。结果 (1)库房管理优化前,无菌物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为13.00%,而管理优化后,无菌物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优化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系统分类分区法 急诊库房 物资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超声TI-RADS分类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一年间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100例,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ATA标准分类,实验组TI-RADS分类法,在此基础上,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超声TI-RADS分类的价值。结果:通过此次研究可以明确,100例患者中,实验组所采取的超声TI-RADS分类方法较对照组效果更优。结论: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超声TI-RADS分类方法效果更佳,且价值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TI-RADS分类 甲状腺结节 诊断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痰培养阳性患者病原菌的分类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留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ICU患者呼吸道新鲜痰液样本,以实验室常规方法对痰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分离及鉴定,并分析病原菌分类情况及其耐药性。结论ICU患者肺部病原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见肺炎克雷伯菌、鲍氏(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次之。临床医生应严格依据耐药情况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及时调整用药,对ICU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ICU 痰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优势,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文章运用学科交叉理论,针对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中西医结合内涵与外延的层面搭建“中医+”和“+中医”的结合框架,构建“双+”模型,进而提出两条发展路径,最后形成中西医结合制度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并行的“五位一体”对策方案。基于“双+”模型的实施路径,对于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新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双+”模型 发展路径
  • 简介:摘要:药品是否分类合理、药品监督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西药房管理质量,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次采用统计学调查方式,选取某三甲医院西药房为调查研究场所,用于验证西药房管理中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价值,检验分类合理性及监督有效性,继而减少药品错误发放事故,营造安全用药局面。

  • 标签: 西药房管理 药品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 简介:摘要: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存在准确率低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logistic模型的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基于细胞活化状态,识别慢性难愈性创伤形成机制的特征,计算数据集的基尼值,利用logistic模型预测感染范围,构建术后感染预测模型,实现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与其他两种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相比,本文的慢性难愈性创伤术后感染预测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74.150%、58.827%和58.079%,表明该方法与logistic模型结合使用时更加有效。

  • 标签: 逻辑斯蒂模型 慢性难治性伤口 术后感染 溃疡 细菌生物膜 肉芽瘤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实施胃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不良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便于护理人员依据危险因素进行科学防控和精准施策。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共60例。根据对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通过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单因素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NRS-2002评分、营养状况、影响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因素有化疗期间肠外营养支持、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来说,需要提前开展营养风险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胃癌 化疗 营养不良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护理措施分类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1.1.1-2022.6.30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1/1纳入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QL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措施分类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病区药房取药患者共计70例,纳入对比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病区药房取药患者共计70例纳入药品分类和药品管理制度组,按照药品作用机制、品种药品作用部位的药剂量、给药途径等进行分类,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强对于药品的储存、购买、管理及药品发放管理,合理利用信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过期药物、用法错误、剂量错误出错率。结果:分析组临床满意度比较对比组,分析组临床满意度较高(P<0.05),分析组过期药物、用法错误、剂量错误出错率相比对比组过期药物、用法错误、剂量错误出错率更低,指标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在医院病区药房管理中实施药品监管制度和药品的合理分类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满意度,可降低药房出错率。

  • 标签: 药品分类 医院病区 药品监管 药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开展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评估的方式开展研究,纳入患者90例,开展时间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盲选均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延续护理)和观察组(45例,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病症知识了解程度、行为依从性以及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基于IMB模型的延续护理 居家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混合式教学融合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整合二者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 标签: BOPPPS模型 外科护理 混合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专科联盟护理管理在ORTCC模型指导下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科室共72名护理人员为本次研究对象,成立糖尿病专科联盟管理团队,在ORTCC模型指导下开展目标、规则、培训、检查、文化各要素护理管理,对比管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水平评分>管理前评分(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有效率97.22%>管理前88.89%(P<0.05)。结论 ORTCC模型指导下糖尿病专科联盟护理管理的开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水平及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应用价值大。

  • 标签: ORTCC模型指导 糖尿病 专科联盟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观察兔24小时心房颤动(AF)模型的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ET-1在预测AF发生、发展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兔40只,给予右心房快速起搏(600次/分)建立兔持续性AF模型。按起搏时间随机分成5组,0 h(P0)组、快速起搏4 h(P4)组,8 h(P8)组,12 h(P12)组,24 h(P24)组,每组8只。观察兔起搏后0、4、8、12、24 h的血浆及心房组织ET-1的变化规律。结果:兔血浆ET-1在起搏12h开始出现明显升高,至起搏24 h升至最高,心房肌组织ET-1主要分布在心房肌胞浆中, 在起搏12h开始升高,至起搏24 h显著升高。结论:AF持续12小时,仅有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24小时AF时,血浆和心房组织ET-1水平才出现一致性升高改变。研究提示:血浆ET-1水平可能推测阵发性AF持续的时间,增高的心房肌组织ET-1可能是AF诱发AF的触发因素之一。

  • 标签: []心房颤动 快速心房起搏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本文以L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PEST模型剖析医院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机会和威胁分析中,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对应发展战略。

  • 标签: []  SWOT  PEST  医院战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no模型在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01日—12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292名,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了解护理服务需求指标的Kano属性,根据Kano模型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明确改进关键点。结果:住院患者服务需求的4个维度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医疗环境以及护理技术,必备属性2个,期望属性1个,魅力属性1个,对满意度的关键点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满意度情况。结论:应用Kano模型对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保障必备属性项目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魅力属性项目内容,明确薄弱服务项目,针对性进行关键点改进,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

  • 标签: Kano模型 住院患者 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