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61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1),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3.3%(1/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12.9%(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中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