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脉搏跳动、体温变化等生命体征。结果术前1h,两组患者心率跳动、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5例患者有焦虑情绪,观察组中仅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焦虑和生命体征,维持手术正常的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对脑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进行区分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都有明显的提高,且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改善脑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脑瘤手术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程孕期保健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共4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实施最基本的常规保健,观察组孕妇实施孕期保健,然后观察两组的孕妇妊辰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结论孕期保健可以有效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产后出血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期保健护理 妊娠结局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肿瘤内科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全程健康宣教。结果两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患者中应用全程健康宣教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肿瘤内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现实路径。方法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存在,致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差距。为了使调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选取了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东部地区的天津市为调差地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从7个维度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这7个维度分别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行政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以及公共安全等,除公共文化外六个维度的因素均进入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较多,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最大,因此,改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基本公共服务 满意度 公共服务需求 多元回归
  • 简介:摘要我国的脂肪肝病人已超过1亿,并且没有什么特别症状,于是,不少患者把该病视为可治可不治的疾病。这样,不仅不能及早发现,还可能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恶化。事实上,脂肪肝不仅会使30%左右的患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还会使其他肝病如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下降。目的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就医的依从性,通过运动及饮食控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本文我们将对我科做Fibroscan的结果CAP值筛查的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的脂肪肝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经过一年的观察,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并加强运动及饮食控制,CAP值1000余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脂肪肝大多数属于可逆性疾病,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脂肪肝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血现象对临床血液检验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2015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患者,均用真空采血法采集体检者2管5ml血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血液在室温下自然分离并进行规范离心,观察组血液则采取人工溶血并进行规范离心分离,再将这两组血液分别送检,对比血液检验的各项指标结果并记录。结果这两组血液样本,观察组血液样本的碱性磷酸酶(AL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样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钾离子(K+)、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在采血、运输、存储和送检的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以免发生溶血现象,确保血液检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血液检验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当我们踏进医院的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微笑着迎上来的护士,他们会指引你如何就医,去哪里检查。在整个诊疗活动中,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远远多于医生,是他们首先了解病人的需求,也是他们在第一时间排解病人对疾病恐惧和担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上不难看出,临床诊疗工作不仅是医疗活动过程,更是护患双方交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士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样护士就需要不断成长,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尤其是病人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正因如此,护士在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被提到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罗杰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时间与温度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室温组和冷藏组,针对不同时间下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保存时间下的血常规检查指标不同,且部分指标与保存3小时的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时间、温度对检查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检查结果会产生变化,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检查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临床检验中,不管是室温保存,还是冷藏保存,都需要保证血样在22小时内完成测定,进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温度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70例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喂养持续时间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并予以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喂养持续时间及产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00.0%、(6.7±1.7)月、97.1%,与对照组的80.0%、(3.6±1.5)月、77.1%相比差异明显,二者差异运用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并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获得产妇较高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干预 母乳喂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对甲亢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进行甲亢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把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变的分配方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个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甲亢手术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上术前环境、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时SCL-90的评分和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观察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L-90的评分在我国抑郁症方面明显高于国内常规数据(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甲亢手术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亢 舒适护理 抑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9-02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医患双方进行调查,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看法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期望,探讨继续医学教育对改善医患关系的影响。方法2014年7-9月按方便抽样的原则对靖江市人民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和同期住院患者各4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88.8%处理医患关系时自感力不从心,76.1%认为有必在工作中接受培训以改善医患关系。接受调查的患者15.2%对医疗技术不满,11.3%对医患沟通不满,52.5%最期望医务人员医德好,96.3%赞成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结论医务人员应参加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继续医学教育。医务人员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服务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一步。

  • 标签: 医务人员 继续医学教育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医疗指标的比较和退出路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临床路径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方法选取2013—2014年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进入脑出血临床路径接受治疗并发生变异的病人,比较患者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两项医疗指标,探索影响退出路径的关键因素。结果收集有效病例241例,其中80人退出路径。经分析,完成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长、出现并发症、依从性差、变异次数少会增加患者退出路径的风险。结论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脑出血临床路径,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推动临床路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路径 变异 平均住院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年女性患者40例,随机的将4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及分析干预前后患者SAS及SDS评分变化情况,并且统计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在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在SAS、SDS、睡眠质量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呼吸重症病房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抑制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呼吸重症病房 睡眠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我国医药分开的改革情况,为找到有效实施方法,减轻人民的医药费用。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和国外的在医药分开改革的实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现有的医药分开改革有不同类型,取消药品加成,增加医事服务费方式成为当前改革最有效方式。结论医院分开需要医生和药师,在合理有效的政策制度下,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合理用药,减少患者医药经济负担。

  • 标签: 医药分开,医生,药师,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3月~2014年6月对东城区4家二级综合性医院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共计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04份,主要包括护士基本信息、离职倾向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付出-获得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4例研究对象中,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得分为(13.47±2.14)分,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得分中,表扬和被认可得分最高,为(3.36±0.72)分,得分最低的是月薪和补贴,为(2.15±0.58)分;发展机会、获得及月薪是护士离职的影响因素。结论本市临床护士的离职意识处于中等水平,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工资待遇、创造发展机会等,降低临床护士的离职意愿。

  • 标签: 护士 离职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开展在社区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方法对镇康县新城社区216例0-6岁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结果216例家长中有203例清楚了解了免疫接种知识并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且完成免疫接种的203例儿童均未发生疫苗针对疾病。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计划免疫接种的健康教育宣传措施让儿童家长正确认识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儿童家长及时获得计划免疫接种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促进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计划免疫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对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家庭访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后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出现异常的几率为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产后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抑郁症出现几率是1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妇 产后延续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不良事件报告非惩罚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00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6%,不同科室、学历、职称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基本知识认知存在差异;医院员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前3位的阻碍影响因素是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或责备、担心因为不良事件而使个人名誉受影响、不清楚不良事件的概念;前3位的积极影响因素是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报告程序简洁化,报告的信息反馈。结论制定非惩罚性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简化报告系统流程,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 上报率 非惩罚性制度 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