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儿童患有孤独症的几率很高,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它导致儿童语言、游戏、认知、社交和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受损,从而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落后于同伴。孤独症儿童除了具有沟通障碍、社会性互动障,行为问题也是主要障碍之一。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给父母和学校教师的教育培养带来困难。因此,孤独症儿童行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纠正。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异常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分析法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患者80例作研究对象,行行为分析法临床治疗,治疗前后运用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测算。结果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有显著变化,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为干预法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能获取显著效果。

  • 标签: 行为分析法 治疗 儿童孤独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干预治疗方法在儿童孤独症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儿童孤独症患儿作为实验探究对象,应用奇偶数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组,均有32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法,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干预法,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干预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参照组,对比P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综合干预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孤独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50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心理教育量表(PEP)及盖泽尔发展量表(GESELL)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AB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PE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患儿的ABC评分及PEP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GESELL评分中的运动、应物、应人及言语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组对患儿GESELL评分中的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自闭症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能够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孤独症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治疗用在孤独症儿童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对象为孤独症患儿(n=78),均为我院2020.2~2021.7月收治。回顾患儿的相关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基于此,39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治疗。就两组孤独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孤独症症状评分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干预治疗 孤独症儿童 孤独症状评分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9月始,对1~2岁儿童进行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对筛查后确诊及疑似孤独症患儿进行专门治疗,实行早期干预。结果在进行早期干预后,确诊的9例孤独症儿童显效8例,有效1例;语言迟缓、社交问题、象征行为问题等症状显著好转,未发展为孤独症儿童。结论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孤独症的发生,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美好未来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诊断 早期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案例描述看,吕媛院长确是个很不错和称职的院长,上任两年不仅做出不少实绩,更难得的是具有责任心强,追求效率,自我控制能力强,个人素养好,尽量平衡生活和工作等优秀素质。但她确也遇到了大难题,工作上副院长有“捣乱”嫌疑,领导权威在男副手面前常常会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挑战;生活上丈夫章成欠理解支持,自己对工作有迷茫等。

  • 标签: 领导者 海啸 自我控制能力 副院长 个人素养 优秀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设施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孤独症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饮食干预方式,观察组常规饮食干预基础上采用口肌训练的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饮食行文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饮食行为评分差异大致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饮食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肌训练 孤独症儿童 摄食行为障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9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总结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行粪菌移植治疗的1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相关资料,根据患儿进行的61次粪菌移植总结一系列护理措施,记录患儿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追踪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种临床表现。19例患儿出院随访的临床表现数据中,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好转,2例无改变,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ASD儿童行粪菌移植期间,根据患儿症状提供科学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提高粪菌移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ASD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 粪菌移植 保留灌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孤独症儿童个体化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68例孤独症儿童,按照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将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康复训练前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22.3±3.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儿童自闭量表(GARS)得分为43.3±4.8,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康复治疗师根据患儿自身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康复训练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年内收治的100例孤独症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干预),对两组在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的好转,但观察组的Gesell发育评分和感统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 医院 社区 家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游戏”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2022年4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康复干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干预,观察组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家庭-游戏”模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自闭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自闭行为倾向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游戏”模式的干预能够更好的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

  • 标签: “家庭-游戏”模式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康复干预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28天计划家庭指导对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通过采用系统观察、家庭访谈和语言评估等方法,研究团队收集了一批参与该计划的孤独症儿童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28天的家庭指导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升,不仅在词汇量方面有所增加,而且在语法结构和交流技能方面也有明显改善。这表明28天计划家庭指导在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孤独症儿童,28天计划,家庭指导,语言发展,语言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对孤独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通过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的40例孤独症患儿数据,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分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家庭护理对孤独症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同时,研究也发现了影响孤独症患儿康复效果的其他因素。然而,家庭护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孤独症患儿家庭护理实践,提升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孤独症患儿 早期家庭护理 康复效果 社交能力 语言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