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医教协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手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自云南省某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专业见习的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依据常规见习大纲进行见习,实验组依据医教协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手册进行见习,比较两组护理见习生的见习效果及及护理见习带教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见习效果及护理见习带教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医教协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带教手册指导学生见习,通过设立见习带教目标、书面化带教记录及见习作业的布置等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见习效果,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护理见习带教满意度,是医教协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体现。

  • 标签: 医护协同 见习带教手册 见习效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3月1日—2021年3月1日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200例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100例患者,主要包括病毒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他类型心脏病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利用协同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律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强化对心脏功能的改善,为患者的快速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心内科护理 改善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协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名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人数相等,都是40人;研究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的方式开展高血压疾病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模式开展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护理研究结束以后,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的血压值进行对比,得出协同护理在高血压护理中的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一致,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的血压也更加趋近于正常值,说明协同护理在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中更是有应用价值的。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协同护理是一个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很好的帮助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高血压 护理引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浪潮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国家也越来越注重对医学卫生人才的大力培养;我国就目前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医教协同”这一全新政策理念。“医教协同”理念要求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教协同”理念开始成为国家与医学教育领域所关注的一项研究热点课题。为此,本篇文章将在明确医教协同具体内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我国“医教协同”理念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状况,最后针对我国医教协同研究发展趋势作出简要的论述,期望能够对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 标签: 中国医教协同 发展历程 未来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协同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128例于2022.6—2023.6期间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把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负面情绪情况、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负面情绪情况、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协同护理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其负面情绪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建议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协同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医疗服务网络协同问题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汇总和分析2020年南充市医疗服务网络协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分析2020年至2021年南充市总诊疗量增长情况。结果:与2020年相比,2021年南充市全市总诊疗量同比增长2.25%,诊疗服务辐射人口达3700万,其中市外就诊量达18.2%。结论:针对南充市医疗服务网络协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水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疗服务 网络协同问题 应对策略 医疗资源共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效能。方法:2021年2月-2022年9月,将10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两组,各52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协同护理模式,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ESCA计量指征、ADL计量指征和SF-36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心内科住院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内科住院患者 协同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对照实验形式,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88例参与研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分为2组;常规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协同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特殊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协同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本院于2022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协同护理,对比两组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FGP、2hPG水平及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缓解负性情绪。

  • 标签: 协同护理 老年糖尿病 血糖指标 负性情绪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协同护理的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治疗中的有效性,积累心内科护理治疗的经验。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采取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研究组,二组为对照组;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协同护理的模式开展护理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模式开展护理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护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的对比,分析协同护理治疗的有效性。结果:研究组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协同护理的模式要优于一般常规护理的模式,在心内科治疗护理中,采用协同护理的模式能够极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达到更好的护理治疗效果。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治疗 生活自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护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协同理论作为一种组织与管理学科中的重要理论,提出了在多元主体间协同合作的模式,为解决养老护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本文旨在从协同理论的视域出发,探讨养老护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养老护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 标签: 养老护理 协同理论 现实因境 实践路径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小儿肺炎护理中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到本院治疗肺炎患儿7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37/38(97.37%)更高(P<0.05);护理后,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更好(P<0.05)。结论: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干预,效果明显,可运用。

  • 标签: 医护与家属协同护理模式 小儿肺炎 常规护理 肺功能指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剖宫产产妇通过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对促进其产后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剖宫产术后的卧床时间、泌乳始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护理满意度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100.00%、对照组86.49%,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合用早期康复护理与健康宣教有利于加快其产后康复,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剖宫产 早期康复护理 健康宣教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采用系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联合运用协同护理模式。结果:施护前FPG、2hPG、ESCA评分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作平行对比FPG、2hPG均为观察组较低,ESCA评分为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增强其自护能力并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患者 协同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患者预防便秘的干预作用展开积极探讨。方法 从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期间抽取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患者70例,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同意公布研究数据。我院按照抓阄形式进行分组,患者抓阄结果为1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抓阄结果为2的同例数患者则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协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和大便性状正常率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进行记录并按照研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经数据统计后得知,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高,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便秘发生,可维持正常大便性状,促进患者的排便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卧床 预防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将医学⽣的临床思维培养融⼊到“互联⽹+”的⼤环境中,为医学⽣开展早期临床思维能⼒培养,构建可操作的早期临床思维能⼒强化训练提供研究⽀持。拟依托浸润式“治趣”临床思维训练系统探究,针对临床本科早期的临床思维虚拟仿真训练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通,培养学⽣的临床思维能⼒做出临床诊断和给予治疗决策等临床诊疗过程规范化有明显优势。通过应⽤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后,相⽐于传统课堂授课教学,学⽣能更好地尝试医⽣⻆⾊、更快熟悉临床诊疗过程。

  • 标签: 临床思维训练平台 医教协同临床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医教协同机制等改革措施,并探讨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通过改革,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满足了临床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新医科 医学影像技术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运用协同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400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人,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对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协同护理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要较为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协同护理对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能够产生促进效果,有助于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实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取协同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将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