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素(IL)-6及IL-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COPD组),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和IL-4水平,同时常规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及IL4水平[(106.75±30.45)、(90.36±13.25)ng/L]明显高于COPD组缓解期患者[(84.26±10.76)、(80.35±8.21)ng/L]及对照组[(78.15±10.11)、(75.28±6.38)ng/L](P〈0.05或〈0.01),COPD组缓解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4水平与Pa02、FEV,%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IL-6及IL4参与了COPD气道炎性反应,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文章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工挖桩工程实例出发,从质量、安全两个方面,就人工挖桩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分析与讨论。

  • 标签: 桩基 人工挖孔桩 施工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素(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生大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IL-6、IL-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IL-6、IL-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生大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能有效抑制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胰腺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生大黄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根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椎间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神经根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神经根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肢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医疗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临床因加药产生的输液胶塞和药液抽吸不净现象,不断演化成医患矛盾。该创新项目锥形双溶药注射器改变了针尖的斜面,可有效避免输液胶塞的产生,并将单孔针头改为双针头,可将药液抽吸干净,避免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锥形双孔溶药注射器 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研究D101大树脂纯化甘草酸的工艺。方法:从单因素(样品溶解乙醇浓度、上样浓度、上样体积、上样量、吸附时间、解析液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解吸附时间)方面考察纯化甘草酸的树脂、最佳条件。结果:选用D101大吸附树脂作为填充材料分离纯化甘草酸,用20 %乙醇溶解粗品,上样浓度2 mg·ml-1,上样体积1 BV,上样液pH=5,解吸液为70 %乙醇,解吸液用量为5 BV,吸附时间为1.5 h,解吸附时间为2h。通过得到的最佳单因素,进行工艺组合确定最佳工艺下甘草酸转化率和含量。结论:在以上条件下甘草酸的吸附率为69.03 %,解吸率为91.76 %,转化率为79.21 %,纯度为36.45 %。

  • 标签: 大孔树脂 甘草酸 纯化 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神经介入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