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77岁,因“肿物外阴脱出半年”2007年12月4日入院。病史采集:常便秘、头晕,无腹痛、肛门坠胀等不适。术前常规超声提示:左侧盆腔内探及一69mm×66mm×56mm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暗区内见散在分布的短条状及团块状回声。CEA,AFP检查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老年式,阴道畅,阴道前、后壁均有膨出,宫颈光滑,脱出于阴道口外,

  • 标签: 卵巢畸胎瘤 类癌 妇科检查 病史采集 肛门坠胀 常规超声
  • 简介:型H1N1流感与普通流感不易辨别,所以对患普通流感的幼儿要及早隔离、观察,“宁错一千,不可错过一个”!通过书面和口头的方式告知家长——每日给孩子测体温,保证入园的孩子不发热、不感冒、不咳嗽。对于有感冒症状的孩子应在家隔离观察,切勿送入幼儿园。

  • 标签: H1N1 幼儿园 流感 防控措施 甲型 感冒症状
  • 简介:益智自制玩教具是自制玩教具的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它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为侧重点的自制玩教具。2010年底在杭州举办的由教育部组织的第二届全国玩教具制作比赛中,我院的益智自制玩教具《多功能指偶棋》获综合一等奖,这也是我园开展省级课题“自制玩教具研究”以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 标签: 教具制作 益智 自制 教育部 多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生化特点及3-羟基-3-甲基戊二裂解酶(HMGCL)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收集2014年12月7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1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该患儿的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MGCL基因检测,并于患儿出院后6个月,对其进行随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均获得受试对象及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患儿年龄为1岁1个月,男性。因"不明原因腹泻、呕吐,反复呕血,发热2d,昏迷3h"收入本院。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氨水平高、代谢性酸中毒;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侧脑室旁及双侧额颞顶皮层下异常信号。确诊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经限制蛋白质摄入,静脉滴注葡萄糖和左旋肉碱治疗后症状缓解。该患儿HMGCL基因c.509G〉T(鸟嘌呤〉胸腺嘧啶)发生点突变,c.348+1G〉C(鸟嘌呤〉胞嘧啶)发生剪切位点突变,导致外显子拼接错误,其中c.509G〉T是来自母亲的杂合突变,c.348+1G〉C是患儿新出现纯合突变,c.348+1G〉C剪切位点突变,导致第170位的半胱氨酸剪切突变为苯丙氨酸。出院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示:患儿年龄为1岁7个月,智力运动发育稍落后,但无明显倒退,无抽搐发作,全身情况良好,各项生化指标及尿3-羟基-3-甲基戊二酸水平降低。结论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系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通过HMGCL基因检测及HMGCL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该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亦至关重要。

  • 标签: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裂解酶基因 有机酸 代谢疾病 儿童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腹胀3^+个月”于2008年7月613入院。病史采集:腹胀,无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平脐。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大小触及不清,腹部可触及一平脐包块,双侧附件区触及不清。

  • 标签: 右侧卵巢 左侧卵巢 囊腺瘤 多房性 类癌 黏液
  • 简介: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和卡前列酯栓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法,将2003年7月至2008年11月498例绝经后妇女按照取宫内节育器时采取措施不同分为4组:A组(n=148)应用戊酸雌二醇;B组(n=117)取器前应用卡前列酯栓;C组(n=130)取器前应用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酯栓;对照组(n=103)取器前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A,B,C组取宫内节育器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组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取戊酸雌二醇配伍卡前列酯栓措施的取器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戊酸雌二醇或卡前列酯栓。

  • 标签: 戊酸雌二醇 卡前列甲酯栓 绝经后妇女 宫内节育器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氨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mL]和C组[(538±352)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相当。

  • 标签: 氨甲环酸 缩宫素 子宫肌瘤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HD-MTX治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并采用CCLG-ALL2008化疗方案治疗的儿童ALL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规定,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记录其年龄、性别、临床分度、漱口液的选择等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受试对象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14.5%(29/200);发生部位以颊部最为常见,占41.4%(12/29);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以Ⅱ度最多,占41.4%(12/29);漱口液的选择是发生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OR=2.450,95%CI(1.038-5.784),P=0.041]。结论HD-MTX治疗儿童ALL后,应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并重视对漱口液的选择。

  • 标签: 甲氨蝶呤 口腔炎 前体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