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为避免因细菌或病毒的耐药性而降低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常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热毒宁注射是中成药制剂,临床上常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菌药物抑联合使用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作者拟就热毒宁注射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感染性疾病 儿科
  • 简介: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在剖宫产术中、术后的缩宫止血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4月至5月四川省(主要位于成都市)内4所医院孕龄为28周以上,将行剖宫产的孕妇共计404例,将其随机分为益母草治疗组(321例)和缩宫素治疗组(83例),剖宫产术中、术后,分别给予益母草注射和催产素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和不良反应等。结果益母草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h累计出血量和24h累计出血量多于缩宫素组(P〈0.05);但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至2h流血量、2h~24h流血量、24h~48h流血量、72h~96h流血量和宫高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两组术后发生肝、肾功能异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母草注射用于剖宫产术中、术后有缩宫止血的作用。

  • 标签: 益母草注射液 剖宫产 子宫收缩 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咳安口服合并重组人干扰素α-2b(干扰素)治疗小儿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患儿采用咳安口服合并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那根止咳糖浆和干扰素治疗。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7%,对照组为86.0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组各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咳安口服合并干扰素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效果肯定,适宜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咳安口服液 干扰素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是支气管哮喘(哮喘)区别于正常人的重要特征。几乎所有哮喘患者存在道反应性增高,而且哮喘病情越重,其道反应性越高。但AHR者并非全是哮喘,也可见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GRE),支气管扩张,过敏性肺泡炎,结节病,囊性纤维化,移植肺,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等疾病。

  • 标签: 儿童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大量快速PPH严重威胁着产妇生命安全,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WHO估计,全世界每年PPH患者约为2000万,每年有超过125000例孕产妇死于PPH。多年来,PPH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孕产妇死亡的40%。其中,山区、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较高。PPH患者即使获救,也可能遗留相关后遗症,如席汉综合征,或因需子宫切除挽救生命而使患者丧失再次生育功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等。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 识别 常见并发症 PPH 席汉综合征
  •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氧化应激 嗜碱性粒细胞 脐血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患儿女性,生后46min,因全身发绀,反应差30min于2010年1月12日收入院.病史采集:患儿系G1P1,胎龄为34孕周,因中央型前置胎盘、阴道流血行剖宫产术娩出,Apgar评分1-5-10min分别为7-4-4分,出生体重为2100g,羊水清,约30mL.入院查体:HR为(30~40)次/rain,R为10次/min,一般情况差,刺激反应差、无哭声,全身发绀,以面部、四肢为重,伴呻吟,见明显吸气性三凹征及点头样呼吸,双肺呼吸音低,心、腹(一).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中央型前置胎盘 APGAR评分 气胸 入院查体
  • 简介:目的探讨雾化吸入(neb)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neb-SNP)对新生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安全性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理盐水(NS)肺泡灌洗法复制ARDS新生猪模型(n=30)。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成5组(n=6×5)。对照组:仅机械通气治疗;NS组:机械通气治疗+neb-NS30min治疗;A,B和C组为实验组,分别进行机械通气治疗+neb-SNP1mg/mL,5mg/mL和10mg/mL30min治疗。对5组分别于不同时点进行动态平均股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全血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监测及动脉血气分析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10,-12]水平测定。结果造模成功时,NS组及A,B,C组MP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b结束时,B及C组MPAP较NS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点,5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b结束时,5组全血MetH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及C组neb结束后30min,未发现反跳性肺动脉高压。neb结束后不同时点,A,B及C组与对照组及NS组IL-10,-12,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b-SNP可选择性降低ARDS模型肺动脉高压,同时具有调节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从而减轻ARDS症状。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氧化氮供体 雾化吸入硝普钠 肺动脉高压 细胞因子 新生猪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气流驱动式(IFD)气泡式鼻塞持续道正压通气(B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产科分娩后30min内转入本科的7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转入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IFD-BNCPAP+大剂量氨溴索,n=42)及对照组(常规治疗,n=37)。观察两组患儿生命体征、NRDS发生率、机械通气(MV)使用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V治疗前及12h后血气分析、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rs)、呼吸道阻力(R)、压力容量(P-V)曲线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NRDS发生率和MV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V治疗前及12h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OI及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机24h及72h后,Crs,R及P-V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IFD-B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肺氧合功能,对NRDS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氨溴索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和经鼻持续道正压通气(NCPAP)措施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数据库中,关于比较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对HHHFNC组与NCPAP组早产儿分别采用HHHFNC、NCPAP模式治疗。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Stata12.0软件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治疗失败率、再插管率)与安全性指标(鼻损伤、漏发生率);次要结局评价指标包括:院内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通过文献筛选,并追踪检索已获取全文的相关参考文献,共计8篇RCT研究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早产儿为1037例,其中HHHFNC组为518例,NCPAP组为519例。①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主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指标方面,2组早产儿治疗失败率和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18、0.93,95%CI:0.87~1.59、0.67~1.30,P=0.286、0.687);而安全性指标方面,HHHFNC组鼻损伤与漏发生率,则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17、0.24,95%CI:0.11~0.26、0.09~0.63,P<0.001、=0.003)。②针对HHHFNC与NCPAP预防早产儿拔管失败的次要结局评价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早产儿院内死亡率(OR=0.

  • 标签: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随机对照试验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拔管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在INSURE治疗方式中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和持续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是否可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住院的胎龄为(30~34+6/7)孕周,患有NRDS,生后6h内至少需要无创呼吸机支持的早产儿2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29例患儿不符合纳入标准故排除,另72例患儿全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按压30min,并查阅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DuoPAP组(n=38)和NCPAP组(n=34),若DuoPAP和NCPAP不能维持,则再次使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主要观察指标为患儿生后24h内,48h内,72h内的总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h,12h,24h,48h,72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等比较.结果DuoPAP组48h内,72h内的总有创呼吸支持率明显低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09;P=0.04,0.04),但2组在24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37).DuoPAP组1h,12hPaO2明显大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2.56;P=0.00,0.01),但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39,0.96;P=0.69,0.17,0.34).DuoPAP组PaCO212h,24h明显小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84;P=0.01,0.01),但1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0.99,0.09;P=0.09,0.33,0.93).DuoPAP组氧合指数(OI)在1h,12h高于NCP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2.46;P=0.01,0.02),24h,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04,0.85;P=0.67,0.30,0.40).2组患儿的用氧总时间、无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气胸发病率、NEC发病率、IVH发病率(Ⅲ级以上)、败血症、痰培养呈阳性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持续肺动脉高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