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行胸腔引流术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行胸腔引流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统计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知信行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知信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胸腔引流术期间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疗效,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 标签: 肋骨骨折 胸腔闭式引流术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癌手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50例,采取手术缝线固定处理)、研究组(50例,采取新型胸腔引流管固定带固定处理)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4.00%明显要低于参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组间比对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固定带 肺癌手术 置管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静脉留置的使用中给予路径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需要静脉留置的100例老年患者,以奇偶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50例,参照组选择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路径护理。分析临床中两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留管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导管堵塞、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出、局部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路径式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静脉留置的使用中给予路径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需要静脉留置的100例老年患者,以奇偶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50例,参照组选择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路径护理。分析临床中两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留管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导管堵塞、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出、局部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路径式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静脉留置的使用中给予路径护理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需要静脉留置的100例老年患者,以奇偶数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纳入患者50例,参照组选择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路径护理。分析临床中两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留管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导管堵塞、静脉炎、皮下血肿、液体渗出、局部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路径式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外周留置输注甘露醇拔后皮肤破溃的护理。总结分析了患者发生输液外渗的原因,为患者制订了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进行物理及药物治疗,以及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最终患者伤口愈合,好转出院。

  • 标签: 外周留置针 甘露醇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前突应用PPH(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Block(经直肠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直肠前突患者中截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直肠前突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均分为2组,1组为应用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常规组(32例),1组为接受PPH联合Block治疗的实验组(3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1年前突距离方面,实验组同常规组相比均较短;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常规组相比较高(P<0.05);术后疼痛评分方面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 直肠前突应用PPH(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Block(经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前突距离,提升患者满意度评分。

  • 标签: 直肠前突 PPH Block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优质护理在内儿科静脉留置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内儿科静脉留置输液的患儿12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留置不同部位留置时间差异。方法 抽选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行留置治疗的患儿756例,对比不同留置部位的留置时间差异。结果 静脉留置不同部位留置时间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左手背 、右手背、头正中、头颞浅、足背、足大隐。结论 小儿静脉留置在临床方面的使用已经比较广泛,有必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来完成留置的穿刺工作,尽量让静脉留置的留置时间更合理。

  • 标签: 儿童 留置针 不同部位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性角型青光眼的护理中应用,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心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45例急性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22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将以探析儿科护理工作阶段静脉留置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实施本次研究。方法:在儿科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基本资料进行简单分析,确认可入组参与实验。为达成研究目的,将会对60例患儿随机分组,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并在其临床护理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静脉留置应用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则出现4例,相比之下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对护理质量、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取得患儿留置时发生滑脱或渗液的原因,并针对影响滑脱或渗液的因素进行医学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试治疗的患儿316例,对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采集得到的静脉留置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可能引起静脉留置滑脱或渗液的因素,并对找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即广义的线性回归)分析,关注引起滑脱或渗液现象的显著相关因素,并采取医学护理干预。结果在进行医学护理干预之前,155位患儿的静脉留置采集静脉留置中发生滑脱或渗液的有53份静脉留置,滑脱或渗液占比34.19%;对引起滑脱或渗液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哪些因素对滑脱或渗液产生了显著影响。在针对上述四个高危因素进行医学护理干预后,161位患儿的静脉留置采集静脉留置中发生滑脱或渗液的有30份静脉留置,滑脱或渗液占比18.63%。与进行干预之前的结果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即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采用静脉留置取得留置时引起滑脱或渗液现象的显著相关因素,并采取医学护理干预,从而显著降低控制患儿静脉留置滑脱或渗液率,增加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留置针 滑脱或渗液 静脉留置针 医学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操作方法。方法:谨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儿科护理工作的共计100名患者,将100名患者统一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的疾病研究模式以及护理方法,由专业医护工作人员分析静脉留置在儿科护理环节之中的主要护理方式与注意事项。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输液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绝大多数观察组患者家属比较认可静脉留置操作模式。结论:适当调整静脉留置的应用方法以及操作模式,可以逐步提升儿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减少反复针刺对儿童患者皮肤以及血管的破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童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静脉留置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静脉留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22.5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试验设计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纳入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最终纳入5个对照试验,共3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总有效率合并OR值及95%CI为:OR=4.70,95%CI [2.53,8.70]。结论:刀治疗颈心综合征疗效优于其他疗法,但在试验设计上还有欠缺之处,目前的结论还需在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下进一步检验。

  • 标签:     针刀疗法  颈心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部疾病 瘢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