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护士慎独精神,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素养。方法通过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职业道德、人文、伦理、社会等方面的课时;医院在岗前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监督检查。结论护士慎独精神有一定提高。

  • 标签: 护士 慎独精神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精神康复。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康复有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康复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护理。结论精神病患者多数因精神症状和缺乏自知力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也不能正确反映疗效和副作用。因此发药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

  • 标签: 精神药物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精神科病人无行为能力、无自知力,需要我们的责任心加大)如何识别、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患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等问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状况进行时点调查。结果我院住院民政精神病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上仍以单一用药为主(78.78%),其中以氯氮平使用率最高(45.68%),联合用药中均以氯氮平为主要配对方式,而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极低。结论民政精神病人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上较为简单,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难于被广泛使用,如果能适当选择一些新型抗精神病药,将对提高民政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恢复其社会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时点
  • 简介:摘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论述人与自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关系的哲学思想,是古代辨证法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值得研究和探导。

  • 标签: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因势利导,鼓励患者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与宣泄激动和愤怒。

  • 标签: 精神运动性兴奋 护理
  • 简介:目的对我院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精神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我院精神科1857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科医院感染率为8.2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发生月份以1月、8月最多,其次是6月、7月;感染人群以老年人为多,与〈60岁年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3,P〈0.001);医院感染的精神疾病种类分布无差异(X2=4.17,P〉0.05)。结论精神科医院感染率较高,与精神疾病特殊性有关,应予以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精神科 医院感染 特点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医院病人出现精神障碍所作出的危险行为进行阐述。结论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理论认为,人总是有七情六欲,当人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各种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可以归纳为中医理论中的"喜、怒、哀、乐、惊、恐、愁"等几种情绪。当某一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影响到人体内部脏腑的平衡。比如一个人过度生气或焦虑,初期会出现口干舌燥、眼睛发红等症状,如果进一步发展就会肝火大动,火灼伤阴,炼液为痰,严重时痰迷心窍,进而出现心烦失眠、坐卧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等症状。

  • 标签: 中医治疗 治疗方法 精神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科肺炎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寒战时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被褥。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协助排痰,采取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措施。

  • 标签: 精神科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精神疾病患者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的知识,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分别以我院2007年5月11日和2013年9月16日为调查时点,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5月11日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231?例(75.49%),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14例(49.35%),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17例(50.65%)。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63例(16.67%),其中与氯氮平合用23例(6.08%)。结论我院主要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医生已经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及探索。方法从我院收集10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2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结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以散发性脑炎居多。

  • 标签: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误诊 精神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分泌情况及抗精神病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16例健康人群,抽血检测血清PRL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血清PRL浓度平均(28.4±16.7)ng/ml,对照组血清PRL浓度平均(8.3±4.5)ng/ml,患者组血清PR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6.94,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浓度与患者年龄(r=0.04)、服药剂量(r=0.11)、服药时间(r=-0.19)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显著增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PRL)素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40例、利培酮组44例、氯丙嗪41例、氯氮平组4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测血清催乳素浓度,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催乳素升高,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催乳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精神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为防止撞击伤,应用保护带适当约束保护。当发生坠跌时应立即检查伤情,有无颅脑损伤、内出血、骨折等,若发生开放性骨折应用无菌敷料轻轻固定,若有脊椎骨折,搬运时保持脊柱稳定,仰卧于硬板床上,以免损伤脊髓造成残疾。

  • 标签: 精神科 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迷信相关的精神障碍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保持治疗环境安静,护理人员要镇定自如,劝阻他人围观,避免因家属或周围人的紧张态度及过分关照而使症状加重。要冷静的在旁陪同、观察护理,以示关怀。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