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醛固酮。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醛固酮的这些主要作用,使之参与调节细胞外液量及维持酸碱平衡和Na+、K+平衡。Na+吸收,继发性地引起C1-、H20随之等渗性重吸收,于是细胞外液量增加。醛固酮缺乏或过量,远曲小管保Na+排K+、K+分泌也随之减少或增加,而造成低血K+或高血K+。低血K+刺激尿酸化,高血钾减弱尿酸化,醛固酮对盐排出的影响出现相当缓慢,在给醛固酮之后几小时才达到作用高峰。

  • 标签: 检验 醛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醛固酮症(简称原醛症)是一种因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的,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血浆肾素及高醛固酮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目的是讨论原发性醛固酮症治疗用药。方法通过诊断进行药物治疗。结论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原醛症的病因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腺瘤性醛固酮增多症者应首选手术治疗,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除原发性肾上腺增生者可采用次全或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外,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可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症 西药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醛(PA)的一个敏感筛查指标,也是评价PA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探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测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药物、盐负荷和体位的影响对提高ARR的筛查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选试验、确诊实验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发展过程 筛选试验 确诊实验 治疗
  • 简介:摘要原醛症患者病初常仅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常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手术治疗对醛固酮腺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效果好。

  • 标签: 高血压 低血钾 醛固酮瘤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些年来人们对CHF发生机理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CHF发生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则参与了心室重塑的过程,因而CHF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标签: 醛固酮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得以发现,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以临床中发现的一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为例,从筛查、诊断、分型、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提供临床思路,丰富临床经验。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继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硝酸甘油+酚妥拉明+醛固酮拮抗剂治疗肺心病效果观察。方法均为2000-2005年住院期间97例患者随机分组。结果通过对照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肺心病合并心功能衰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酚妥拉明+螺内酯,治疗后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肺心病 硝酸甘油 酚妥拉明 醛固酮拮抗剂 体会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根据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心律失常、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4例高血压组病例与8例周期性瘫痪组病例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等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肌无力,血钾浓度下降,多饮,多尿。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升高。2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科32例原醛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告痊愈出院,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高血压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干预,以探究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1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干预的对照组与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进行治疗干预的实验组,比较两组病人经不同治疗管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管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血糖、血压、肾功能指标均要比参照组病人的数据更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升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异构前列腺素是花生四烯酸在生物膜上通过自由基催化发生过氧化作用而形成。它是反映脂质过氧化作用特异性标志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机体内调节血压的重要体系,能调控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活化1型受体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异构前列腺素生成。而异构前列腺素增强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效应。异构前列腺素既能监测机体氧化应激动态变化过程,也能成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指向标。

  • 标签: 氧化应激 异构前列腺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醛固酮拮抗劑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本院治疗并且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钾、肌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eartrate,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心排出量(cardiacoutput,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s,LVEF);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肌酐水平均超过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LVESD、LVED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恢复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治疗有效率 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醛固酮拮抗劑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本院治疗并且确诊为心力衰竭的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钾、肌酐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eartrate,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心排出量(cardiacoutput,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mension,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s,LVEF);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钾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肌酐水平均超过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LVESD、LVED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够有效治疗心力衰竭,恢复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 治疗有效率 心脏功能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观察螺内酯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cells,MCs)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设正常对照组、醛固酮(10-7mol/L)刺激组、不同浓度螺内酯(10-7、10-8、10-9mol/L)干预组。以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为细胞内H2O2的荧光探针标记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醛固酮刺激系膜细胞48h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上清液中MDA含量增高、SOD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螺内酯干预可明显抑制醛固酮刺激下的系膜细胞的上述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螺内酯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大鼠MCs氧化应激,该作用可能是其肾脏保护机制之一。

  • 标签: 氧化应激 肾小球系膜细胞 螺内酯 醛固酮
  • 简介:1病历简介患者,男,岁.因右侧视力下降半年,腰腿部间断性疼痛20年余,伴头痛、头昏1月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右眼视力较左侧差,左耳听力明显下降,脊柱无畸形,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阴性.追问病史有左耳聋8年,年前曾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头部CT示额叶区6.3×7.6×9.0cm大小类似哑铃状密度稍高影,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示病灶显著强化,且左侧桥小脑角区显示约3.0×1.7×4.0cm大小类椭园形强化灶边缘清楚.诊断意见:①考虑额区大脑镰旁脑膜;②左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听神经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右额硬膜内侧面有一蚕豆大小孤立肿块,左额中上回皮层下发现大小为10.0×8.0×7.0cm分叶状,边界清楚,有明显包膜的肿块,重约250g,予以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纤维型脑膜.行脱水、止血治疗,术后L3-4、L2-3间隙穿刺为干性穿刺,病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再次入院,行腰椎MRI平扫示L1-4水平段椎管内长T1等T2信号,邻近结构显示受压,增强示L1-4椎管内(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以脊膜或神经鞘可能性大,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证实肿瘤位于L2-4间隙硬脊膜下,大小2.0×2.5×10.0cm.病理诊断:神经纤维.患者病愈出院,月后患者再次入住我院,行左侧枕下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在左侧桥小脑角区发现有3.0×3.0×3.0cm大小肿瘤,予以完整切除,术后病检诊断:听神经鞘.

  • 标签: 脑膜瘤 听神经鞘瘤 脊神经纤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体破溃患儿综合治疗护理策略。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 20 例血管体破溃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20 例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策略,即施行普萘洛尔口服、 康复新液 ( 天舒欣)外用及复方多粘菌素 B 软膏、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凝胶 创面换药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 20 例患儿破溃体全部创面愈合,血管体均体变平,色泽较入院时变淡且体基底面积明显缩小。结论:给予血管体破溃患儿综合治疗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血管体破溃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瘤 瘤体破溃 综合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