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葡萄酒的正确喝法1天2杯(400ml)葡萄酒颜色越红多酚含量越高,有益于健康的喝法是1天2杯。有报告显示,如果一天喝300—400毫升葡萄酒,就会降低患心脏病、认知障碍症的风险。葡萄酒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多肽佐藤客座教授发现了由5个氨基酸链接构成的五肽。它可以预防脑神经激素的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记忆和神经传输功能。

  • 标签: 葡萄酒 血液循环 葡萄多酚 抗衰老 神经激素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葡萄膜炎相关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50例(54眼)葡萄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结果经及时治疗与护理,患者视力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治愈4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葡萄膜炎患者的医护需要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缓解疼痛,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葡萄膜炎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能造成食品污染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在食品检测中必须重点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反向胶乳凝结法、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人员必须深入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等才能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 检测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红杉醇体外对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糖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板法,分别测定红杉醇对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和海藻糖酶的抑制作用,以及抑制类型。对小鼠灌胃给予红杉醇后,考察其糖耐量。结果红杉醇等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β-半乳糖苷酶,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海藻糖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多为竞争性抑制。结论红杉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通过抑制-葡萄糖苷酶实现。红杉醇对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红杉醇 葡萄糖苷酶 阿卡波糖 糖尿病 糖耐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因素对葡萄胎后恶变的影响。方法对比有高危因素与无高危因素葡萄胎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临床特点。结果75例恶变病例中有高危因素59例,无高危因素16例。先期葡萄胎合并各种高危因素组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危因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危因素葡萄胎后GTN距先期妊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阴道流血外,有高危因素的GTN患者出现其他症状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的GTN患者,有无高危因素葡萄胎后GTN患者GTN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评分为高危GT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高危因素低危GTN组中初次治疗使用MTX单药方案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为ACTD方案后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葡萄胎患者高危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及时行预防性化疗或手术,葡萄胎后GTN患者对其高危因素结合FIGO分期及WHO改良预后评分进行评估,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及疗程、手术时机及病例.重视葡萄胎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诊治GTN和提高疗效。

  • 标签: 高危因素 葡萄胎 恶变影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减轻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80例,按是否愿意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焦虑情况及治疗后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不同程度焦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明显焦虑、一般焦虑及无焦虑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口腔溃疡单一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消化道总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减轻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葡萄胎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采取曲安奈德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研究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曲安奈德治疗,对比两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接受治疗之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接受治疗之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病人,为其提供曲安奈德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视力,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葡萄膜炎 白内障 曲安奈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为SA,为临床中感染率较高的致病菌,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具有高发病率,且传播迅速,促使治疗的难度升高。SA可以产生生物膜、凝集因子、肠毒素各种外毒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可诱导生成修饰酶,通过将药物的作用靶点进行改正,从而促使细胞壁通透性下降,导致各类结构不同的抗生素产生程度各异的耐药性。本研究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致病因素、机制进行综述,具体综述如下

  • 标签: SA 耐药机制 致病机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胎吸刮术前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07月至2017年0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46例葡萄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她们随机地分成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于子宫颈处置导尿管,试验组患者在术前一晚于阴道后穹窿处置200μg的米索前列醇;第二天行葡萄胎吸刮术;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的在宫颈扩张器号码、术中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二次刮宫后的组织残余量等方面相比较,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试验组高(P<0.05)。结论临床上,在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扩张宫颈有助于行葡萄胎吸刮术,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患者满意度更高;因此,值得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对该方法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葡萄胎吸刮术 米索前列醇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和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研究组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4.44%),研究组无显著不良反应(0.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且无毒副作用,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轻中度膝关节炎中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骨科收治的80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在疼痛、僵硬程度、关节功能三方面的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尚未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实验组在8w、12w停药后2w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中度膝骨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质量,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 非甾体抗炎药 轻中度膝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组大便次数正常恢复时间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山莨菪碱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瘦素(LEP)在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预测葡萄胎恶变和转移的可能性;并对葡萄胎恶变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葡萄胎预后的判断。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早孕(<12周)绒毛组织、32例部分性葡萄胎、93例完全性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5例绒毛膜癌组织中LEP进行检测。分析7例发生恶变的葡萄胎患者的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因素。结果LEP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χ2=23.49,P<0.05)。结论LEP与正常早孕滋养细胞的侵袭过程有关,LEP在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表达的强度,与滋养细胞恶性程度的强度有关,对临床早期预测葡萄胎的恶变及预防性化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葡萄胎恶变还与患者发病年龄、β—hCG水平、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葡萄胎 瘦素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