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于胃肠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早期干预的观察组,观察患者MODS的转归和预后、消化道症状和体征、消化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胃肠功能衰竭的6例、死亡2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鸣音明显多于对照组,腹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轻度23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消化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早期干预对于控制ICU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解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体征,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功能衰竭 MODS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急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4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常规护理+防治护理,对照组2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22.7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危急重症患者实施防治护理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

  • 标签: 危急重症 胃肠功能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治疗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胃肠功能的评分及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危的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性抽取45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对照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支持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谷氨酰胺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在肠胃功能评分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以上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和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氨酰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肠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谷氨酰胺 危重症感染 胃肠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观察术后护理干预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临床肠胃疾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采取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为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后护理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对胃肠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胃肠疾患病人34名患者,采用随机计数法,将34名病人分成2个不同的组。根据实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围术期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9-.27±7.04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27.82±7.94小时,排便时间为53.27±10.16小时;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61±6.55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20.86±7.53小时,排便是建时间为47.19±9.57小时。经统计学处理后,两个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胃肠外科围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翠琳(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鞍山114013)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9期
  • 机构: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围生期常见的危重症,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重要部分。目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样物或便血三大症状,尚缺乏实验室检测方法,常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现将本院2007以来收治的重症新生儿病回顾性诊断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15例,报告如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了处于围手术阶段的肝胆疾病病人,在进行了肝胆手术同时进行了各种相关处理之后,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于2013年4月份到2014年2月份之间所收治的七十六位患有肝胆疾病的病人,以收治的顺序为基础,按照奇数偶数将七十六位患有肝胆疾病的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以及对比组,观察组病人采用一系列的手段进行胃肠治疗,具体为在术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术中需要对病人进行麻醉以及对病人使用引流管放置,在手术之后需要以相关标准为基础对病人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同时给予病人营养支持,并对病人进行胃肠护理康复护理等等。通过对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长以及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为基础,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判断。结果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病人肝胆手术之后的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同时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也就是P<0.05。结论对肝胆疾病病人进行合理、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确实能够帮助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加快。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 。 方法:本次实验将 201 8 年 3 月至 20 1 8 年 11 月间 至本院进行 腹部手术 的 100 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 探讨 腹部手术后 对 胃肠功能恢复 造成 影响 的具体 因素 , 根据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等信息进行比较,对比其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临床指标下肛门排气时间、肠道首次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手术时间、饮食、年龄、血钾情况都是影响 胃肠功能恢复 的因素。不同年龄段、不同饮食结构、手术时间长短、血钾水平不同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数据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想要使腹部手术患者的肠胃功能快速恢复,就得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需要重点关注其各项指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给予针对性肠道按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肠胃功能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花费,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同时还加重了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效果,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此方面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能为后续临床工作提供有效依据,使针灸在临床上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胃肠功能紊乱 针灸 穴位埋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动素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胃肠功能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及心理支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肠外科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护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从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所收治的80名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术后5d,病人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胃肠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
  • 简介: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刺激,抑制了胃肠功能,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由此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影响病人康复.笔者临床应用生大黄液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生大黄 术后 胃肠功能恢复 疗效
  • 简介:摘要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由于创伤、术中牵拉、腹腔暴露、麻醉、恐惧等因素,导致术后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一般在术后12-24小时内患者肠蠕动完全消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术后48-72小时整个肠道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若超过72小时不能自主肛门排气则容易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迟缓及肠麻痹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消弱其肠道屏障能力,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也是术后患者康复的关键。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相关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恢复术后胃肠功能的护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现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腹部手术病人86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病例均是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共有76例,患者到院就诊治疗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随机将其划分成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病例数均为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同时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治疗且加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联合中西医治疗,同时施予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结直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治疗 结直肠术后 护理 胃肠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谈论不同处理方法对肝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把患者依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手术后给及肠内营养恢复法,观察组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来进行手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营养指数和治疗效率。结果经过预后护理,观察组的手术恢复情况较好,肠内营养指数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高,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58.00%,观察组显著要好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胆患者,手术前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手术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肠胃恢复功能,手术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好,患者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肠内营养 肠胃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45例妇科腹部术后患者,术后予基础治疗,无相关药物干预。以排气/排便时间为因变量行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钾、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贫血以及手术时间为其影响因素(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比较,P<0.05。结论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注意补钾,适当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时间、缩短手术时间,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开腹式手术迅速。

  • 标签: 胃肠功能 影响因素 妇科腹部手术 不同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到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共计15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5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更短,营养血象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积极应用于肝胆患者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优化患者的相关指标,提高预后。

  • 标签: 肝胆外科 康复护理 胃肠功能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