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以 67 份病历首页为例,分析 HQMS (医院质量管理系统)网络报的质量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之间我院书写完成的病历首页 67 份,对其进行回顾分析,依据临床病历书写规范标准进行首页质量分析,按 HQMS 的上报病历首页数据的要求,对本文目前信息网络报病历首页填写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 67 份病历中,有缺陷病历首页 15 份,占比为 22.39% ,其中包含基本情况 3 ( 20.00% )份、主要诊断填写 3 ( 20.00% )份、操作填写 3 ( 20.00% )份、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 1 ( 6.67% )份、医师签名不及时 4 ( 26.67% )份、其他错误 1 ( 6.67% )份。 结论: 依据临床病历首页填写出错问题,有针对性的医师、病历编码人员进行培训,建立病历首页质量监控体系,增设病历质量控制等多项改进措施,继而促使病历首页质量提升。

  • 标签: HQMS 网络直报 病历首页 质量控制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有知觉性外斜视的成人患者使用单眼肌手术法进行治疗的 效果。 方法 : 选取于 2016 年 8 月到 201 7 年 8 月期间 收治的成人知觉性外斜视患者 82 例 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 , 按照 随机 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1 例 , 其中 对照组 的患者采用单眼常量外肌后徙配合内肌缩短手术进行 治疗, 实验组的患者 采用 单眼超常量外肌后徙配合内肌缩短手术进行治疗,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术眼正位率为 80.48 % ,对照组的术眼正位率是 58.53 % ,由此可见,实验组的术眼正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在 治疗成人直觉性外斜视时使用超常量单眼肌手术具 有显著的效果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 标签: 单眼直肌手术 治疗 知觉性外斜视
  • 简介:【摘要】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与脂肪组成,而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因为乳腺并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特性,细胞间连接松散,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散播全身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常对其进行切除乳房,阻止癌细胞扩散,而为满足患者对形体美观的需求,多数选择乳房重建技术恢复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行这一手术干预时,需积极予以手术配合,减少并发症等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吻合血管的腹肌双蒂皮瓣移植修复小儿足踝部创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足踝部创伤 36例足踝部创伤患儿,其中男性患儿 16例,女性患儿 20例,年龄 5~11岁,平均年龄( 8.24±0.16)岁,所有患儿均为碾压或挤压等外力性损伤。患者小腿下段前侧和内踝以及足背皮肤均有严重撕脱性缺损,部分患者伴有胫骨、足骨等多发性骨折。外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出现缺损,且颈前动脉远端以及踝关节出现脱位。患儿最大创伤为 28cm×12cm,最小创伤为 20cm×10cm。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腹肌双蒂皮瓣移植修复进行治疗。主要采用本院多普勒超声血流仪进行腹壁动脉径和浅出筋膜位置治疗。腹部中线至腋前股沟韧带下位置设计皮瓣。之后进行皮瓣切口。主要以腹股沟和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为切口,解剖患者髂外动脉、静脉和腹壁动脉起始位置,切开皮瓣内缘向外翻皮瓣,进行循环血管蒂解剖,同时保护好患者血管皮支。切开胸肋三角区皮肤,解剖腹部动静脉,于筋膜下层向腹壁皮瓣上掀起。以及皮瓣切取和供区修复。治疗后为患者进行随访处理,所有患者均需随访 6个月,分析患者六个月之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半年可进行皮瓣整形治疗。治疗后 5个月随访时发现患者皮瓣肤色和周围组织相似,所有修复肌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且骨折得到愈合。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血流状况检查时发现,皮瓣全长内可听到均匀动脉血流声音。所有进行后期皮瓣整形治疗的患者,足部远端供血并无较大变化,同时患足和健足相比并未出现严重不良状况。所有患者均可正常行走。腹部供区并无腹壁薄弱问题同时也并未出现切口疝。结论 为小儿足踝创伤治疗时采用吻合血管的腹肌双蒂皮瓣移植可有效提升整体干预效果,患者肢体末端血运正常同时并未出现行动不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吻合血管 腹直肌双蒂皮瓣移植 小儿足踝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与使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产后腹肌分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3月 -2020.3月内收治的 300例 产后满42天腹肌分离 >2cm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50例 ,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150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按摩中使用纯植物按摩油))。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具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总有效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腹肌分离在康复护理中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能有效的促进产后腹肌分离修复,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产妇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腹直肌分离 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