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而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cytokine,CK),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并能作用于其它细胞,但这一名称仍沿用至今,目前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IL-1~IL-18).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白细胞介素在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宿主感染旋毛虫后,淋巴细胞在受到旋毛虫抗原刺激后被活化而分泌白细胞介素.多数白细胞介素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调节作用,可提高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加速排虫反应;而有些白细胞介素则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对免疫应答具有负调节作用,可降低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延迟排虫反应.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旋毛虫感染 分子寄生虫学 免疫调节作用 分子免疫学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轻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以及60例健康儿童组(保健科体检),对其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检测,并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危重症评分越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越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病毒性脑炎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导管化疗的广泛开展与运用,使肝癌患者减轻了病痛,不仅延长了其生存期,而且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1]。然而在导管化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只重视治疗,忽视了护理的价值,自1998年12月起,本科加强了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介素化疗 动脉灌注 化疗药物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近年认为炎症反应与粥样斑块的发生、演进密切相关。CRP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演进的一个标志。本文将CRP对ACS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意义做一分析。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冠心病
  • 简介:【摘要】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步升高,如今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为能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展开了大量研究。炎症微环境可导致细胞增殖、突变,继而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免疫逃避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简单阐述了白细胞介素 6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白细胞介素 6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阳性细胞数的影响,探讨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抗炎机制。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80例分为治疗组90例和治疗对照组90例,治疗组连续7d每日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mL+肝素25mg;治疗对照组连续7d每日静脉滴注25%硫酸镁60mL,另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胎盘正常娩出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孕妇胎盘中IL-10的阳性细胞数。结果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对照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6.5±5.2)、(16.1±3.7)、(6.2±2.3)个mm-2。治疗组、治疗对照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胎盘中IL-10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0作为抑炎细胞因子在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肝素可通过抗炎机制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中白细胞介素10的消耗。

  • 标签: 肝素 白细胞介素10 重度子痫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3例OA病变轻微患者(OA组)、28例OA病变严重患者(OA组)、6例对照者(盘状半月板组)的滑膜组织及关节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的阳性细胞率;通过夹心ELISA法测定膝关节滑液中IL-1含量。结果OA病变轻微组滑膜及关节滑液中IL-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严重组IL-1含量显著高于病变轻微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OA患者滑膜细胞高水平自发性分泌IL-1与其炎症密切正相关。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油酸致伤(O)组、地塞米松治疗(D)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油酸型ALI动物模型的血氧分压、平均肺动脉压、总肺水量、IL-10mRNA的RT-PCR产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地塞米松能提高ALI时肺组织IL-10mRNA水平和降低TNF-α含量,并提高机体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ALI时IL-10mRNA水平和TNF-α含量变化具有显著性相关(r=-0.734,P=0.0012),结论:ALI时机体IL-10mRNA水平增加,地塞米松能促进这种作用,糖皮质激素对ALI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这个途径实现的.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大鼠 肺组织 白细胞介素-10 糖皮质激素 mRNA
  • 简介: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血浆IL-18,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106例,对照组31例。结果: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血浆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衰治疗后血浆IL-1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冠心病合并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白细胞介素-18
  • 简介:摘要长期治疗慢性心衰中,β受体阻滞剂能够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心室重构等多环节来阻止心衰症状进一步恶化,持续稳定地改善心功能,无论是在逆转心室重构或降低死亡的危险性方面β1受体阻滞剂均有可靠疗效。通过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对于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价值,并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同样表明了比索洛尔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控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肯定的治疗价值和较高安全性。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清白细胞介素6 TNF&alpha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 (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性反应可通过各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白细胞介素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了解多种白细胞介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参考价值,对于其治疗进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子宫内膜癌 肿瘤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水平,以了解心血管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双抗体法对15例高血压疾病患者(EHT)、1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2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14例冠心病患者(CHD)的血清SIL-2R含量进行检测,并与25例正常人(NC)比较,总结分析SIL-2R在4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与意义。结果:高血压疾病患者(EHT)、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血清的SIL-2R含量与正常人(N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冠心病患者(CHD)的血清SIL-2K含量与正常人(N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疾病患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的SIL-2K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提示可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含量作为诊断高血压及扩张型心肌病的指标。

  • 标签: SIL-2R 高血压扩 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患者不同病程期血液和痰液中LIF和IL-6细胞因子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指导入选病例留取合格痰液和血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痰液中的LIF浓度、IL-6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e601检测。结果(1)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和痰液中IL-6、LIF浓度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2)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6、LIF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OPD稳定期患者痰液中LIF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LIF浓度水平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与IL-6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其水平的检测对于病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血病抑制因子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IL-6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胎膜早破孕妇93例,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研究对象,在分娩过程中采集羊水,用ELISA法检测羊水中的NE、IL-6浓度,病理检查分娩后胎膜组织。结果(1)胎膜早破孕妇羊水NE、IL-6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羊水中NE、IL-6水平明显高于胎膜早破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羊水中NE、IL-6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且NE优于IL-6。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降低复发率。方法选择18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治疗组(n=90),对照组(n=90)。治疗组采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湿疣病灶局部皮下注射;奥平栓阴道用药并且配合CO2激光灼烧疣体联合用药。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痊愈率达到97.8%,复发率2.2%;对照组痊愈率66.7%,复发率33.3%。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奥平栓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明显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用药量小,安全经济,毒副作用轻,弥补物理治疗不足,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尖锐湿疣 CO2激光治疗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 奥平栓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35水平,探讨其在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及1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IL-35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SLE患者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分析采用非参数的spearmen的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10.7±3.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55.2±15.6)pg/ml(P<0.01)及SLE稳定组(25.3±8.1)pg/ml(P<0.05),稳定组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红细胞沉降率(ESR)、24h尿蛋白定量、SLE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与补体(C)3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血浆IL-35水平降低,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提示IL-35在SLE的进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指标。

  • 标签: 系统性 红斑狼疮 IL-3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17、IL-8浓度的变化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中的IL-17、IL-8的浓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L-17、IL-8在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患者血浆IL-17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675,P=0.006)。治疗组血浆IL-17、IL-8均与病情均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731、0.523,P分别为0.002、0.045)。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IL-17、IL-8显著增高,治疗后IL-17、IL-8显著降低,且与病情变化明显相关。提示IL-17、IL-8可能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反应过程。

  • 标签: 肺疾病 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8 酶联吸附免疫